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桑益西

罗桑益西

1663—1737

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授沙弥戒,赐名罗桑益西,受大威德金刚灌顶,返扎什伦布寺就任大法台。同年再赴拉萨,在达赖座前聆听法要,拜噶觉苏朗为大经师,益得深造。二十四年(1685),从多吉尊巴受灌顶,从根却吉村受比丘戒。二十七年(1688)、三十三年(1694),两次受诏入京弘法,均未成行。三十六年(1697),在朗卡子宗主持确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之授沙弥戒,赐法名。四十五年(1706),六世达赖被废,卒于解送北京途中,遂又为拉藏汗所立意希嘉措授戒、命名。五十二年(1713),清康熙帝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受命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自是,“额尔德尼”正式成为历代班禅的称号。五十六年(1717),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为防止及缓和准军的破坏,他亲临拉萨调处,未果。五十九年(1720),赴布达拉,为七世达赖授沙弥戒与比丘戒,赐名。雍正六年(1728),以调解卫藏两军冲突有功,受命治理杠巴拉山以上,杠德士雪山以下(今后藏拉孜、昂仁、彭错林等地)。选派显密皆通者入京弘法。勤奋著作,广度僧伽,受比丘戒者达16000余人,受沙弥戒者13000余人,善知识者4000余人。乾隆二年(1737)圆寂,灵骨存于扎什伦布寺。

猜你喜欢

  • 胶西郡王

    金封爵。范成进受封。成进原为宋将,理宗宝庆二年(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守盱眙,后降金,受封此爵。天兴元年(1232)起用为元帅,次年,率所部攻卫州,大败于白公庙。不知所终。

  • 森斯玛

    哈萨克族婚俗歌曲。意谓“哭嫁歌”。一般是新娘在盖上红色头巾后唱。歌词大意是:我的新房将安置于何方?那里是否象此地一样水丰草旺?我就要离开养我生我的阿吾勒,去那人生地疏的异地他乡。愿未来的生活称心如意,

  • 色楞德济特

    ?—1790卫拉特蒙古伊克明安台吉。清辅国公巴桑长子。姓伊克明安。初驻牧于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从父投奔清军,驻牧黑龙江乌裕河流域。二十六年(1761)父死,受命袭爵。五十五年(1790),

  • 宗室完颜

    见“完颜”(1142页)。

  • 把阿秃儿

    即“拔都鲁”(1364页)。

  • 华夏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夏”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

  • 彡姐羌

    ※西羌的一支。“彡”读“暹”,与“先”音近,疑为※先零羌的分支部落。西汉永光二年(前42),与诸羌七种共起兵攻汉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汉派冯奉世将兵进击,典属国任立为右军,屯白石(临临夏西南)

  • 纳依

    新疆塔吉克族吹奏乐器之一。又名“那艺”。塔吉克语,意为“鹰笛”。以鹰翅膀骨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无簧和哨咀,下半部有3个发音孔,竖吹。每逢婚礼、欢会或节庆时,都要吹鹰笛奏呜曲。塔吉克族

  • 努素甫别克·沙依克斯拉木

    1857—1937新疆哈萨克族诗人。幼年就读于宗教学校,接受旧式教育。成年时前往布哈拉继续深造,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并研究东方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语言。曾精读费尔多西、尼扎米、纳瓦依、加米、福祖利、玛

  • 萧三娘

    太平天国女将领。广西武宣县东乡上武兰人。壮族。咸丰元年(1851),随兄萧朝贵参加金田起义。善骑射,能马上指挥,左右开弓,号称女元帅。三年(1853),随太平军进攻镇江,率女兵数百,一马当先,攻占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