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必赤颜
蒙元时期蒙文宫廷史册。又译脱卜赤颜、脱卜察安。蒙古语“历史”之意。为蒙古皇室秘籍,藏之内府,例不许外传示人,即史官亦不得轻易取阅。据信为《元朝秘史》、《皇元圣武亲征录》、《史集》诸书之史源,其内容可于诸书约略见之。
蒙元时期蒙文宫廷史册。又译脱卜赤颜、脱卜察安。蒙古语“历史”之意。为蒙古皇室秘籍,藏之内府,例不许外传示人,即史官亦不得轻易取阅。据信为《元朝秘史》、《皇元圣武亲征录》、《史集》诸书之史源,其内容可于诸书约略见之。
纪传体史书。原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者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前145—前86)撰。130卷。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少好学,及长漫游名川大山,考察古迹,采集传说。父司马谈卒后
?—1850清道光朝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人。瑶族。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参与新宁瑶民首领雷再浩起义,为雷再浩得力部将。雷再浩失败牺牲后,在新宁聚集残部,重振反清力量。二十九年(1849)
见“潢河”(2464页)。
中国、沙俄和外蒙古关于外蒙古现状和主权归属的协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后,中俄围绕外蒙古主权问题屡有争执。沙俄企图以允许外蒙古改“独立”为“自治”换取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现状的承
即西州回鹘。因其王称阿萨兰汗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达斡尔语音译。“埃勒”,意为“村”、“屯”;“达”意为“长”、“头目”。即村长或屯长。
见“蒙古勒津”(2336页)。
见“设罢”(923页)。
1860—1900清末将领。汉军正白旗人。袁氏。吉林将军富明阿子。光绪二十年(1894),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犯中国辽东,自请从军,任镇边军步队统领,数与敌战,攻克草河、草河岭、连山关等地。与日
见“和卓沙迪”(14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