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喇哈赤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虎喇哈、和尔朔齐哈萨尔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阿尔楚博罗特(纳力不剌台吉)独子。驻牧于辽东边外辽河河套一带。初众不满千人,但勇敢善战。与泰宁卫首领花大联姻,获其鼎力支助,势力激增。嘉靖二十五年至四十三年(1546-1564),率部向辽阳、沈阳、开原、铁岭等地逼近,与其子兀把赛、速把亥、兀班、答补、炒花致内喀尔喀于极盛时期。卒后,五子分领内喀尔喀诸部。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虎喇哈、和尔朔齐哈萨尔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阿尔楚博罗特(纳力不剌台吉)独子。驻牧于辽东边外辽河河套一带。初众不满千人,但勇敢善战。与泰宁卫首领花大联姻,获其鼎力支助,势力激增。嘉靖二十五年至四十三年(1546-1564),率部向辽阳、沈阳、开原、铁岭等地逼近,与其子兀把赛、速把亥、兀班、答补、炒花致内喀尔喀于极盛时期。卒后,五子分领内喀尔喀诸部。
见“喀尔喀万户”(2207页)。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即“那牙勤”(929页)。
307或317—355十六国时期前秦创建者。字建业。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初名罴,字世建,为避石虎外祖之讳,改名健。三秦王※苻洪第三子,骁勇善战,为石虎父子钟爱。东晋永和六年(350)父死,
金代的户类之一。凡没入官的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名称源于呼和浩特西北部大青山中的“白道”。据《寰宇记》载,白道在原阳镇(在今呼和浩特附近)之北,“至山上当路有千余步土
?—519南北朝时期柔然贵族。郁久闾氏。可汗※伏图子,※丑奴弟,※俟吕陵氏所生。北魏水平元年(508),伏图战死于高车,丑奴即位,宠信女巫地万。地万为骗取丑奴信赖,将年幼的祖惠拐藏在自己家,然后假施巫
?—645焉耆贵族。焉耆王龙突骑支弟,王族龙姓,唐贞观十八年(644),随兄颉鼻叶护等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投唐。同年,因响导安西都护敦孝恪伐焉耆有功,唐军班师后,留摄国事。不久为西突厥
隋代铁勒族契苾部首领。又作契苾哥论、契弊歌楞。始为俟利发俟斤,原臣于西突厥。大业元年(605),铁勒诸族反抗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暴政,拥其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又作易勿施莫贺可汗),建牙贪汗山北(今天山东部
元代语言学家。回回人。祖籍西域。祖父木沙剌福丁于成吉思汗西征时归附,随军东迁,遂定居。平章政事札剌鲁丁之子。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供职于翰林院,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正奉大夫。通亦思替非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