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
古代九黎部落首领。传说有兄弟81人(81个氏族),能制造刀戟弓弩等兵器,能呼风唤雨,勇猛善战。曾与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争斗不已。后兵败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被黄帝所杀。其冢在今山东东平县。有谓乃“南蛮”之始祖,与今苗族关系密切,苗族奉其为祖先,予以祭祀。
古代九黎部落首领。传说有兄弟81人(81个氏族),能制造刀戟弓弩等兵器,能呼风唤雨,勇猛善战。曾与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争斗不已。后兵败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被黄帝所杀。其冢在今山东东平县。有谓乃“南蛮”之始祖,与今苗族关系密切,苗族奉其为祖先,予以祭祀。
蒙古地区最早的革命刊物。为中共北方工委领导下的农工兵大同盟机关刊物。在李大钊等人指导下,由多松年、乌兰夫负责编辑,于1925年4月25日在北平(今北京)蒙藏学校正式创刊。以蒙汉两种文字印行。向内蒙古汉
明代的一种驿站。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明政府在北临沙漠,南至居庸,西抵云中,方圆千余里的地方,设暖铺69处,共有房舍831间,每铺相距10里。除沟通邮传,递送官方文书外,还负责接待蒙古
?—1641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佟佳氏。初任佐领,后袭父达珠瑚三等副将(三等男爵),管参领事,随都统巴奇兰征呼尔哈部有功,加一云骑尉。崇德三年(1638),授工部副理事官。次年,擢都察院参政兼正蓝
见“亦儿古里卫”(874页)。
见“耶律世良”(1308页)。
碑铭。清雍正帝撰文。雍正十年(1732)立。位青海大通县祐宁寺(原称郭隆寺)。碑文记雍正元年(1723)该寺喇嘛参预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寺庙被毁。十年(1732)清政府发帑鸠工,复修该寺
?—1760清朝蒙古王公。喀喇沁部人。乌梁罕(不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杜棱郡王噶勒臧次子。初授一等塔布囊。乾隆八年(1743),封辅国公。十二年(1747),赐双眼孔雀翎,命御前行走
高昌国王麹坚年号。531—548年,凡18年。
地名。保安族聚居地。原指今青海同仁地区的保安、下庄、尕撒尔之地。清咸丰(1851—1861)年间,因受当地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及农田水利灌溉等问题引起纠纷,发生大规模的民族械斗而东迁,徙居今甘肃大河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札赤剌、札答兰、茶只剌、茶赤剌、插支来、插只来。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均为孛端察儿后裔。始祖为札只剌歹,相传为孛端察儿所掠孕妇所生,故名,意为外姓人之子,子孙遂以为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