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斋文牍
书名。杨增新撰。有3编。正编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集、30卷,1921年辑;续编14卷,1926年辑;3编6卷,1934年辑。正、续编为新疆驻北京公寓刊刻;3编为云南蒙自县杨氏刊刻。杨增新自民国建立后,曾历任新疆都督兼民政长、新疆将军、巡按使、新疆省长等职。是书为杨氏在新疆任职时的呈文、政令、公牍汇编。内容包括政务、外交、建设、防务、民族关系等诸方面。是研究杨增新统治新疆的政策、及其任内新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往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
书名。杨增新撰。有3编。正编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集、30卷,1921年辑;续编14卷,1926年辑;3编6卷,1934年辑。正、续编为新疆驻北京公寓刊刻;3编为云南蒙自县杨氏刊刻。杨增新自民国建立后,曾历任新疆都督兼民政长、新疆将军、巡按使、新疆省长等职。是书为杨氏在新疆任职时的呈文、政令、公牍汇编。内容包括政务、外交、建设、防务、民族关系等诸方面。是研究杨增新统治新疆的政策、及其任内新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往发展状况的重要史料。
见“钦差镇守辽东太监”(1671页)。
①旧时萨满祭具。流行于东北地区,满族较盛行。铁制或铜制,呈圆锥形。分大小两种,大者系于萨满宽幅腰带上,小者执萨满手中。每逢※夕祭用大腰铃,※背灯礼用小腰铃。祭时,腰铃随萨满动作互相撞击,发出有节奏的音
土族语音译,意为“炒面盒”、“供献品”。土族民间交际风俗。流行于今青海互助地区。约源自元、明时期。土族招待贵宾时,桌上摆一长宽各约20厘米的彩绘木盒(亦有用圆形木盒的),内装炒面,上装饰酥油花,顶端置
见“多尔济丹巴”(853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阿克萨哈勒随汗归清,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授札萨克,建旗。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
参见“御泥布族”(2257页)。
即“鸿台吉”(2117页)。
?—1005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族父。太平兴国五年(980),李继捧以季弟嗣位,族众不满,发生内乱。时任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于七年(982)三月上表宋太宗,言李继捧
渤海国宗王。宣王※大仁秀侄。唐穆宗(820—824)时被遣朝唐,获殊遇,穆宗授以卫将军,并降制曰:“我有十二卫将军,以率其属,皆匡备左右,为吾近臣,自非勋庸,不以轻授。”
见“广济寺塔”(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