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重元之乱

重元之乱

辽(契丹)朝中期的重要政治事件。重元,即耶律重元,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次子。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圣宗卒,由长子耶律宗真(重元兄)即位,是为兴宗。其母钦爱皇后自立为皇太后摄政,欲废兴宗,立重元,重元得知此讯,密告兴宗,使太后谋败。旋兴宗亲政,以重元忠封以高位,并于酣饮中许以千秋万岁后传位于重元,重元闻之大喜,益加骄纵不法。重熙二十四年(1055)八月,兴宗卒,遗诏由其子耶律弘基嗣位,是为道宗。道宗即位后,尊重元为皇太叔,赐以免拜、不名待遇;次年,又授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继赐予金券,加四顶帽,二色袍。有辽一代,尊宠可谓空前。然重元以兄失约,未承帝位,终不满,乃与其子耶律涅鲁古结诸官员,阴谋叛乱。道宗得知其谋,阴以为备。清宁九年(1063)七月,重元父子乘道宗出猎滦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纠合陈国王陈六、同知北院枢密事萧胡覩、卫王都耶律贴不、林牙涅剌溥古、统军使萧迭里得、驸马都尉萧参等大小官员400余人,诱胁弩手军包围行宫。时下形势十分危机,道宗随身护卫兵寡,幸得许王耶律仁先等极力抗御,“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初战,重元子涅鲁古即为近侍详稳渤海阿厮等所射杀,继之重元亦伤,叛军见状多倒戈。是夜,重元匆匆自立为帝。翌日,再攻行宫,是时道宗援军已至,叛军不支,纷纷溃散,重元见大事已去,领数骑北逃,入大漠,走投无路,自尽身亡。此次叛乱虽为时不长,而涉及如此众多的高级官员可谓前所未见,给契丹统治以深刻影响,成为契丹由盛渐衰的一种表现。

猜你喜欢

  • 阿合买提江·哈斯木

    1914—1949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领导人之一。新疆伊宁人。维吾尔族。1922—1942年在苏联中亚求学和工作,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回国后在伊宁等地做工。1943年12月因宣传革命被捕。

  • 西夏文存

    书名。罗福颐撰。1卷,外编1卷。本书据王仁俊《西夏文缀》增辑《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甘肃通志》、《欧阳文忠集》、《西夏纪事本末》、《西夏书事》中所收之录文,及当时新发现之西夏遗文共38

  • 白狄

    春秋时狄人的一部。亦作白翟。一说狄人信仰萨满教,以青、赤、白、黑象征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白狄居西,崇尚白色,穿白色衣饰得名。春秋初居牧于陕北高原(今延安、延长一带),隔黄河,河东居赤狄。部分进入晋

  • 地方台站

    清代蒙古地区由蒙古地方盟旗、苏木敷设的台站。又称苏木台站,以别于政府拨款和掌管的※中央台站。其经费、设备、站户由主办的盟旗、苏木自行负责。其设置是对中央台站的补充。主要是盟、旗、苏木内部的交通运输线。

  • 牛王节

    土家族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过此节。传说土家士兵在一次征战中,途遇河水暴涨,涉水难行,恰有水牛游来,大家拉着牛尾巴过了河。人们遂定此日,即四月十八日为节。杀猪祭祖,宴请宾客。女儿回娘家,女婿拜岳父母

  • 傣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汉晋时称“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黑齿”、“芒蛮”、“白衣”等;元明时“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摆夷”、“摆衣”。

  • 义巴来

    见“亦不剌”(871页)。

  • 且末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魏书》之《西域传》。为且末国都城。遣址在今新疆且末西南15里处。当地残余城墙犹存,房屋基址清晰,时有古物、铜印等出土。

  • 赵安

    ?—1444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字仲盘(又作仲磐)。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从兄赵琦罪株连,被谪戍甘州(今甘肃张掖西北)。三十年(1397)调宁羌卫。永乐元年(1403),赴京师贡马,受嘉奖,钦

  • 霍罕

    中亚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又作浩罕。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即今鸟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浩罕。18世纪初鸟兹别克人以此城为首都建立浩罕汗国。乾隆二十四年(1759),霍罕伯克额尔德尼内附清朝。光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