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国圣文神武天子
见“张承奉”(1181页)。
见“张承奉”(1181页)。
?—1651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屡从征有功,升至梅勒章京。顺治元年(1644),恩诏授半个前程。继从豫亲王多铎镇压农民起义军,平定河南、江南,率本固山兵连破自潼关山上来攻和夜袭之义军,又在潼关击败
见“多伦人”(849页)。
参见“高皇歌”(1915页)。
见“大潭马”(90页)。
***之一。蒙古军队使用的火铳。铳部刻有“至正辛卯”(即至正十一年,1351)和“天山”等铭文。火铳长43.5厘米,铳口直径3厘米,重4.75公斤。这支火铳重量较轻,管身较长,因此穿甲能力比较强,适用
清代八旗内爵名。乾隆元年(1736),由※拜他拉布勒哈番改称,位列轻车都尉之下,云骑尉之上,正四品。参见“拜他拉布勒哈番”(1665页)。
见“庙丁”(1498页)。
怒语音译,意为“父亲”。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对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兄弟辈及母亲姐妹辈的丈夫的统称。后虽出现了把年龄长于父亲者称“扑茂”,幼于父亲者称“扑拉”或“扑吞”,意为“大父”、“中父”和“小父”,但
见“夜落隔通顺”(1497页)。
1341—1393明朝将领。甘肃临洮人。吐蕃族。字仲玉,小名脱儿,乡人呼其为赵脱儿,蒙古名脱脱帖木儿。金元时吐蕃名宦赵阿哥昌八世孙,元同知临洮府事赵华严禄子。元末,累官荣禄大夫、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