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先生文集
书名。元刘因(1249—1293)撰。22卷。因,亦名骃,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习程朱之学。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再召,以疾辞,终其身以传授弟子及著作为业。撰有《四书集义精要》。曾自订诗集5卷,尽取他文焚之。此集系卒后由其门人故友辑其遗文编次而成,其中有《田孝子碑》、《桐川图记》等作。论者谓其文章遒健在许衡之上,醇正亦不减于衡。有至顺元年(1330)宗文堂刊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本。
书名。元刘因(1249—1293)撰。22卷。因,亦名骃,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习程朱之学。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病辞归,再召,以疾辞,终其身以传授弟子及著作为业。撰有《四书集义精要》。曾自订诗集5卷,尽取他文焚之。此集系卒后由其门人故友辑其遗文编次而成,其中有《田孝子碑》、《桐川图记》等作。论者谓其文章遒健在许衡之上,醇正亦不减于衡。有至顺元年(1330)宗文堂刊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本。
苗族古歌。苗语地名音译,泛指贵阳一带。流行于贵州西北部及贵阳附近地区。内容分3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杨老话”,歌词大意是苗族祖先杨老人被强大部落追赶,进入贵州,死于乌江上游三岔河一龙洞中,子孙遂散居乌江
见“麦秀·楚成嘉措”(958页)。
见“察罕诺们汗旗”(2478页)。
?—283西晋时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又作奕洛韩、慕容奕洛干。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左贤王※木延之子,※慕容廆及※吐谷浑之父。附于晋,数从征讨,以功拜鲜卑单于,自棘城迁邑于辽东之北(
?—1842中亚浩罕汗国首领。又译玛达里、迈玛达里、买玛特·爱里、迈买底里。本名穆罕默德·阿里。乌兹别克族。道光二年(1822),兄爱玛尔汗卒,袭汗位。因年轻,政权为明巴什阿哈胡里、迈玛特习普里把持。
?—1767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喇布珠尔孙,※丹忠之子。清乾隆五年(1740),袭多罗贝勒,因年幼由理藩院遣官代理。十八年(1753),授札萨克。二十四年(1759),主持部务。三十二年
明代东蒙古6个大部的统称。蒙文史籍云,元惠宗(顺帝)逃离大都(今北京)时,从各地脱出6万蒙古人众(一说10万人众),分散于漠南、漠北各地。后逐渐形成6个大部(万户),分左、右翼,分别由元裔的大汗、台吉
即“段素真”(1698页)。
即“鸭绿江”(1866页)。
见“萧阿剌”(19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