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革屯运动

革屯运动

苗族、土家族反屯田斗争。首发于湘西永绥(治今花垣),后延及乾城(治今吉首)。1935年连年遭灾,屯租无出,军阀陈渠珍又派督征人员和屯务军催征当年冬粮和第二年租谷。群众被迫奋起抗租。永绥屯务军指挥宋濂泉集合千余人赴麻力场抗击催租的队伍,时称“永绥事变”。不久,陈下令部队撤离永绥。1936年,永绥民众采取和平请愿方式,要求废除屯田。苗族吴恒良原为宋濂泉部下副官,此时组织“永绥县解除屯租诉愿团”,并向全省发“宣言”,呼吁各界支持。事经数月,未克如愿,又遭湘西屯务处长余范传等人压制,勒令取消请愿团。1937年元月26日,龙潭乡苗民石维珍等人举行武装暴动,建立第一支革屯军。长潭苗民梁明元亦揭竿而起,于2月组织300余人的第二支革屯军,任大队长,与石维珍会合。革屯军迅速发展至数千人。革屯军开仓分谷,烧毁屯仓,宣布废除屯租,并多次击溃驻保靖等地的保安团。川黔边界苗族、土家族纷起响应。围攻永绥县城。麻阳、凤凰、靖城等地亦掀起斗争浪潮。抗日战争爆发后,9月15日,梁明元等在谷坡召开大会,成立“湘西苗民革屯抗日军”。后由吴恒良出面整编“革屯军”,成为“湘川黔革屯抗日军”,吴恒良任总指挥,地主隆子雍任副总指挥,向备三为参谋长,梁明元为前敌指挥。于永绥、保靖、秀山、松桃等地建20多支队伍。湖南省主席、军阀何键一边派军镇压,一边招抚。吴恒良表示愿意同政府协商解决。1938年2月,湖南省政府决定废除屯租,撤销“屯租征收局”。改编革屯军8000余人为湖南省新编保安部队,隶湘西行署,后曾多次参加抗日战役。

猜你喜欢

  • 赶夜光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夜光”为鬼名,始载于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元日条:“俗说鬼名夜光”。相传于夏历正月初一降于人间,逐个试穿每个小孩的鞋,足样合适则穿去

  • 固山额真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固山”意为“旗分”,“额真”意为“主人”,即“旗主”。清代八旗组织中每旗的最高长官。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每300人立1牛录额真(汉译佐领

  • 得热莫五根那罕

    赫哲族旧时的丧葬风俗。赫哲语音译,意为“停尸木床”。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人死后,一般都在家停放数日才埋葬,天数视季节和死者年令而定,1至7天不等。尸床用木板搭成,将死者头朝门脚向里(或

  • 汾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四年(1317),太宗次子阔端孙别帖木儿受封。

  • 蜀山氏

    蜀人氏族名。《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正妃所生第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据此,近人谓为氏族名,或谓蜀人为汉族的支系。

  • 戚龙州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6),调云南大理府张起朝从征※月鲁帖木儿(蒙古族),留镇建昌(今西昌市),授威龙州(治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土知州。永乐二年(1404),改为威龙长官司,以张氏为长官

  • 元德通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崇宗元德年间(1119—1126)。铜质,传世品形制规格不一。有“元宝”与“重宝”钱。

  • 厘族

    见“里泼”(1081页)。

  • 琵琶猪

    又名“猪膘”。云南丽江和宁蒗纳西族、普米族传统食品。用百余斤重的膘壮肥猪,以削尖的竹竿从其腋下刺入心脏,将其致死,保持体形完整,然后去毛剖腹,除去内脏、脊骨,砍掉四肢,用盐和花椒末撒入腹腔搓揉,用麻线

  • 长子

    ①地名。位于今山西长治市南。东晋武帝太元十一年(386),西燕尚书慕容永挟西燕主弃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出,途中相继杀燕主慕容��、慕容瑶、慕容忠,自立为大单于、河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