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革屯运动

革屯运动

苗族、土家族反屯田斗争。首发于湘西永绥(治今花垣),后延及乾城(治今吉首)。1935年连年遭灾,屯租无出,军阀陈渠珍又派督征人员和屯务军催征当年冬粮和第二年租谷。群众被迫奋起抗租。永绥屯务军指挥宋濂泉集合千余人赴麻力场抗击催租的队伍,时称“永绥事变”。不久,陈下令部队撤离永绥。1936年,永绥民众采取和平请愿方式,要求废除屯田。苗族吴恒良原为宋濂泉部下副官,此时组织“永绥县解除屯租诉愿团”,并向全省发“宣言”,呼吁各界支持。事经数月,未克如愿,又遭湘西屯务处长余范传等人压制,勒令取消请愿团。1937年元月26日,龙潭乡苗民石维珍等人举行武装暴动,建立第一支革屯军。长潭苗民梁明元亦揭竿而起,于2月组织300余人的第二支革屯军,任大队长,与石维珍会合。革屯军迅速发展至数千人。革屯军开仓分谷,烧毁屯仓,宣布废除屯租,并多次击溃驻保靖等地的保安团。川黔边界苗族、土家族纷起响应。围攻永绥县城。麻阳、凤凰、靖城等地亦掀起斗争浪潮。抗日战争爆发后,9月15日,梁明元等在谷坡召开大会,成立“湘西苗民革屯抗日军”。后由吴恒良出面整编“革屯军”,成为“湘川黔革屯抗日军”,吴恒良任总指挥,地主隆子雍任副总指挥,向备三为参谋长,梁明元为前敌指挥。于永绥、保靖、秀山、松桃等地建20多支队伍。湖南省主席、军阀何键一边派军镇压,一边招抚。吴恒良表示愿意同政府协商解决。1938年2月,湖南省政府决定废除屯租,撤销“屯租征收局”。改编革屯军8000余人为湖南省新编保安部队,隶湘西行署,后曾多次参加抗日战役。

猜你喜欢

  • 马可古儿吉思

    1446—1465明代蒙古可汗。又作蒙古勒克埒青吉思、马嘎古儿乞、墨尔古尔格思、麻儿可儿、麻马儿可儿吉思、麦儿苦儿吉思、马儿苦儿吉思等。孛儿只斤氏。岱总汗※脱脱不花幼子。景泰五年(1454)即汗位,号

  • 闽越

    古代东南越人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福建省境及浙南、赣东部分地区。其族源由来存有不同看法:越国南迁遗族;土著与外来结合;土著说,等等。很早已从事农业生产,擅长造船航海及习水战,有断发文身之俗。其首领无诸秦

  • 旧国

    渤海国最初王城(即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的别称。有说指天宝年间(742—756)迁都之中京显州(州治为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唐圣历元年(698),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今长白山北麓、牡丹江上游一带建

  • 亲军

    清代亲近皇帝的卫军、禁兵。嘉庆《清会典事例》卷871载:“亲军,系龙骧宿卫”。龙骧,当指天子之下矫健之兵,如龙之腾骧;宿卫,指其职责,宿卫殿廷。其制,于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满洲、蒙古内,每佐领选

  • 粗差

    藏语音译。意为商业税。指旧时西藏地方政府派官员或包税人,在各季节性农牧交换的商业集会地点,向参加交换的农、牧民商人等征收的交易税。一般以交易品总额的大约十分之一计征。西藏民主改革后已废除。且对农牧交换

  • 窝泥

    哈尼族他称。自称哈泥(哈尼)。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窝泥、斡泥、禾尼、和泥、倭尼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天启《滇志》:窝泥,或曰斡泥。阿迷州称河泥,临安郡属蒙自县的江外及左能寨、思沱、溪处、落恐诸长官司

  • 袞桑帕

    1389—?明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热丹袞桑帕、江孜法王袞桑帕、大德大司徒法王袞桑帕。藏族。属穆氏族中之迦支系(后称夏喀哇族)。先世原居今甘孜之邓柯(丹玛)一带,后移居后藏年楚河流域翁喀恩莫龙,成为江孜

  • 耶律罨古只

    见“罨古只”(2360页)。

  • 大昌辉

    渤海国宗王。第十一世王※大彝震子。彝震在位时(830——857),奉命入唐朝贡(一说在公元838年),带回唐文宗敕大彝震书,书中称彝震“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在列举给渤海官员赐物的名单

  • 元代赵王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东北约30公里处。当地称阿伦斯木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1200米。由于汪古部赵王治所,盛行景教,故有景教寺院遗迹及景教十字架形遗物和石刻、石棺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