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福祥

马福祥

1876—1932

西北军阀。字云亭。甘肃临夏人。回族。幼年入私塾读书,少年随兄习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与镇压河湟各族起义,被赐武进士出身。二十六年(1900)于北京正阳门抗击八国联军、护卫两宫西逃;积功以提督记名。三十二年(1906),调任西宁总兵,多次调解民族纠纷,借此赚取大笔收入。宣统二年(1910),升巡防统领,授建威将军。辛亥革命爆发,移防宁夏,进包头、五原,击败伊、马两盟反清义军,后任西宁总兵兼青海办事长官(未到任),1931年改任宁夏护军使,始盘踞宁夏。1914—1921年主政宁夏期间,翦除异己。1921年升任绥远都统,摇摆于孙中山及各大军阀之间。1928年投靠蒋介石,被委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在蒋、冯、阎之间斡旋。1929年出任青岛市长,弹压反日工潮,对日交涉中,亦颇注意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工人权益。1930年调任安徽省主席,后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因病辞职。同年夏染病汉口,赴北平协和医院途中,于琉璃河亡故。一生较重视回族文化教育,在甘、宁、青、北平等地创办学校60余所。刊印明代以来伊斯兰教各种汉文经典著作30种。善文辞、书法,著有《朔方道志》、《蒙疆纪要》、《蒙疆状况》等。

猜你喜欢

  • 雍布拉岗

    唐代吐蕃古堡名。藏语音译,意为“母子宫”。地在今西藏山南乃东。相传为藏族第一位聂赤赞普时所建,誉为藏族首座古堡宫室建筑。初为赞普王室住地,后王室迁至拉萨,此堡渐为寺院场所。曾毁,康熙时(1662—17

  • 百卜

    见“濮”(2580页)。

  • 塔阳罕

    见“太阳罕”(273页)。

  • 巴颜

    亦作拜颜、巴彦、巴延。满语音译,意为“富裕”、“富翁”。与蒙语“伯颜”同义。可视为一种美称或称号,系于人名之后,表示敬重。享有此称者多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清太祖努尔哈赤勋臣额亦都的祖父,被尊为阿凌阿拜颜

  • 多仁班智达

    见“贡布欧珠喇布旦” (996页)。

  • 瓦纠

    傈僳语音译,意为“互助”、“换工”。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在生产上的一种换工互助协作形式。多在贫苦农户之间进行,以弥补劳力和牲畜之不足。一般有较固定的换工集团,常在该集团内彼此换工。通常是人工换人

  • 土指挥使

    官名。指挥使系明代卫的军事长官,秩正三品,外卫隶都司或行都司、留守司。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羁縻卫,亦以此名义封授当地豪酋,赐以印记、诰命、冠带,准世袭。令其谨守疆土,抚辑土民,服从征调,依例朝贡,不纳租赋

  • 只必帖木儿

    元朝宗王。又译只必铁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阔端子。中统初,因附忽必烈汗,为阿里不哥党阿蓝答儿等所掠,困甚,赐银800余两。继与巩昌元帅李庭玉追执西蕃叛首火都。至元九年(1272),筑新

  • 颇拉·索南多杰

    见“颇罗鼐”(2139页)。

  • 青海喀尔喀南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喀尔喀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置。封根敦为札萨克一等台吉,掌旗务。下设一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