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太祥

高太祥

即“高泰祥”(1916页)。

猜你喜欢

  • 布路沙

    见“配夏哇”(1813页)。

  • 李赞华

    见“耶律倍”(1303页)。

  • 宣慰司架阁管勾

    官名。为宣慰使属员。元代置,秩正九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扎哈沁旗

    见“扎哈沁部”(194页)。

  • 糌粑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藏族人民传统食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其制法:将青稞浸泡或烫洗后,焙熟、磨成面,亦有乾磨而成者。上等的要搓去青稞内皮,精细加工,旧时专供上层官员、活佛和大领

  • 南宁州

    古州名。①北周以宁州改置。治所在味县(今云南曲靖西)。隋末废。唐初复置,武德八年(625),改名郎州,开元五年(717),复改为南宁州。天宝(742—755)后废。乃乌蛮、白蛮所居地。贞观(627—6

  • 西夏陵邑遗址

    西夏陵园中的建筑遗址。位于陵区的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为庭院式建筑群,院内有殿堂、厢房等建筑基址。基址上和周围散布着许多西夏时代的琉璃砖瓦和陶瓷碎

  • 五护陀罗尼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自曰收札沙剌,华言五护陀罗尼经也。”举行法事时诵此经文,以祈愿对自身、喇嘛、父、母,朋友五方求得佑护。

  • 草标

    苗族婚俗。青年男女幽会时使用的草制标记。流行于湘西地区。相传为娘纪、娘巴两姐妹向情人传递自己的行迹而始创。具体内容是:青年男女约定幽会地点后,先到者用草作一标记,表示自己的方位。后至者也要作一标记,表

  • 西夷校尉

    有称“西蛮夷校尉”。晋时于蜀地设置治理少数民族的职官。晋时益州一带之羌夷“叛服无常”,朝廷为了更有效地镇摄和管理当地少数民族,故设其职。《华阳国志·大同志》亦载:“以蜀多羌夷,置夷府,以平吴司张牧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