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启蒙读本。1卷,西夏宣徽正西则文智集。写本,蝴蝶装,页面20.5×14厘米。共22面,面6行。前有序言14行,书名1行。正文五言1句,2句1行,计100行,共1000字。类似汉文《千字文》。内容
甘南第二大寺卓尼寺之创建者。全称萨迦巴格西·希日益西。元时西藏萨迦派僧人。精通经典。元帝师八思巴(罗追坚赞)随萨班赴内地途经卓尼时,喜见该地风景地势奇佳,倡言在该地建一大寺,并作建寺树塔安排,命其留此
蒙古国将领。又译撒立。塔塔儿氏。合剌·蒙格秃·兀赫子。初从蒙哥汗攻东胜堡等地,以骁勇,受赏赐,留作近侍,深受信任。享“那颜”(官人)称号。宪宗三年(1253),与诸王秃儿花攻欣都思(今印度),怯失迷儿
见“耶律良”(1301页)。
?—805唐代回鹘汗国第七代可汗。即跌骨咄录。䒽跌氏,又作阿跌氏。少孤,为大首领所养,辩敏材武。历仕天亲、忠贞、奉城可汗次相、ᘆ
碑铭。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立于北京国子监。弘历撰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全文约2700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1800余字。后半部韵文近900字。记述准噶尔部来源、发展及噶尔丹、
书名。壮族风俗志书。1篇。北宋吴处厚(字伯固,福建邵武人)撰。作者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任大理寺丞时,曾到广南西路宾州(今广西宾阳一带)审理讼案,见到当地居民“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
珞巴族崩尼、崩如、纳等部落对被奴隶主占有人身和劳动成果的奴隶的代称。又作木楞阿比,珞巴语音译,意为“枕头”、“垫枕人”。原专指男奴隶,后“巴列”女奴隶亦俗称“阿比”。家长奴隶制家庭中的奴隶,包括直接由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侍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见“彭康”(2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