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黄维翰

黄维翰

?—1931

近代东北民族史学者。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一说湖南长沙)人。汉族。清末乙未年(1895)进士。曾任陆军部主事、候补直隶州知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底,任黑龙江呼兰府知府。宣统二年(1910)初,转任龙江府(治今齐齐哈尔市)知府。因敢于直言,反映民众一部分饥苦实情,一直未被清廷重用,调任后仅8个月,就被夺官。后居故里,从事著述,1931年卒。在东北任职期间,他极注意东北地方史和民族史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先著《呼兰府志》,后又撰《黑水先民传》、《渤海国记》2书。《呼兰府志》为第一部呼兰地方志书,凡12卷,约18万字,从地理、政治、财赋、交通、外交、祠祀、学务、武事、人物、礼俗、物产、艺文等12个方面,较全面地叙述了呼兰地区从古代至清末的历史沿革,从中可看到东北历代诸少数民族在这一地区的活动。《黑水先民传》,是一部从历史文献中辑录编撰的黑龙江地区著名历史人物传记。《渤海国记》是其晚年之作,“稿本粗具”后死去,由鲍奉宽为之整理补缺,经王晋卿审定,金毓黻作校后问世。该书对渤海国历史作了较全面的叙述,比此前唐元素(宴)的《渤海国志》和朝鲜徐相雨的《渤海疆域考》取材更全,并首次考得渤海末王大諲譔之前尚有大玮㹠一王,使渤海王世系恢复了原貌。

猜你喜欢

  • 木箭

    契丹王朝的一种符契。一对。内箭为雄,外箭为雌。皇帝行幸时使用。车驾还宫时,閤门使执雄箭,勘箭官执雌箭,比较相合,而后方允入宫,详见“勘箭仪”(1984页)。

  • 贺兰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马”,但非普通之马。《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马为贺兰,故有贺兰苏尼阙,苏尼掌兵之官也。”据今人

  • 忽鲁合真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不剌合臣、不卢合臣、忽勒合真。蒙古语意为“捕貂鼠为业,以其地盛产貂鼠,居民以猎取貂鼠者”,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

  • 高其位

    ?—1727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初隶镶白旗,由笔帖式管佐领。康熙十二年(1673),随顺承郡王勒尔锦征吴三桂,署参领,驻防襄阳、谷城、南漳。二十八年(1689),袭其祖尚义二等轻车都尉。二十九、三

  • 亨滚河

    即“恒滚河”(1723页)。

  • 阿速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阿苏江卫。永乐四年(1406)二月,与塔鲁木等3卫同时设立。其地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中游宁安县一带。南连毛怜、建州等卫。宣德八年(1433),结杨木答兀,杀建州左卫指挥

  • 南诏三十七蛮部

    唐宋时期对云南东部少数民族37个部落的统称。南诏、大理时均称此名。包括因远部(居元江)、休腊部(居河西)、嶍峨部(居嶍峨县)、屈中部(居阿迷州)、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为临安府两长官司)、铁容甸部(亏

  • 实卜

    元末明初贵州乌撒府女土官。彝族。元末为乌撒府右丞。明洪武十四年(1381),集结土兵于赤水河(今贵州毕节县北赤水河),抗拒傅友德、胡海洋所率明军之推进,不敌,败遁。十五年,督部众再攻明军,复败,损折土

  • 正大

    金哀宗完颜守绪年号。1224—1232年,凡9年。

  • 见“设”(9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