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夐
【生卒】:502-578
字敬远,孝宽兄。魏末为雍州中从事,不久托病去职。以著述自娱。有隐逸名。周武帝问佛、道、儒三教优劣,著《三教序》以对;认为三教同归於善,本质上无高下之别。(,参见《北史》)
【生卒】:502—578
【介绍】:
北周京兆杜陵人,字敬远。韦孝宽兄。性淡泊,无意仕进,十见征辟,皆不就,萧然自乐于林泉,有居士风。明帝时赐号逍遥公,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尝以为儒、释、道三教虽殊途,而同归于善。晚年唯以习静为务。
【生卒】:502-578
字敬远,孝宽兄。魏末为雍州中从事,不久托病去职。以著述自娱。有隐逸名。周武帝问佛、道、儒三教优劣,著《三教序》以对;认为三教同归於善,本质上无高下之别。(,参见《北史》)
【生卒】:502—578
【介绍】:
北周京兆杜陵人,字敬远。韦孝宽兄。性淡泊,无意仕进,十见征辟,皆不就,萧然自乐于林泉,有居士风。明帝时赐号逍遥公,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尝以为儒、释、道三教虽殊途,而同归于善。晚年唯以习静为务。
浑弟。太武帝时曾为司空,封牂牁公。卒于怀荒镇大将任。
【介绍】:清江苏苏州人,字丹午,号澹湖,又号担瓠。乾隆间诸生。性放旷,好搜集佚闻趣谈,著书自娱。有《消夏闲记》(一名《丹午笔记》)、《致穷奇书》。
【生卒】:?—895【介绍】:唐冀州人,字化文。孔戣孙。宣宗大中十三年进士。历迁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方雅疾恶,中外闻风,未绳辄肃。累擢吏部侍郎,权要有所托,私书盈几,概不省,执政怒之
字廷纶,进次子。弘治进士。官刑科右给事中。正德元年(1506)改任翰林检讨。他父违刘瑾意被革职,他也被贬为全州判官。奔父丧归,起为尚宝丞,复引疾归,家居授徒讲学。嘉靖时,官侍讲学士、南京户部尚书。他曾
【介绍】:宋歙州人,字永叔。朱熹外祖。淳厚孝友,父母卒,庐墓守之;兄弟先后死于熙河,徒步万里以归其丧。笃于亲旧,好施与,人多高其行谊。
【生卒】:?—1796【介绍】:清江苏通州人。行伍出身,乾隆间,历任台湾、南澳、雷琼各镇总兵。参与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后坐事发伊犁。
【介绍】:北魏猗氏县人。父早亡,泣慕十载。奉养其母,孝著乡里。力田积粟,博施不已。
南朝梁人,字含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幼有孝性,年十三,父患眼疾,日夜照料,衣不解带。好老、庄玄学,不愿为官。父卒,结庐于墓,终日哀哭,月余亦卒。(,参见《南史》)
【生卒】:?—727【介绍】:唐宗室。李凤孙。中宗神龙初为嗣虢王。因娶韦后妹为妻,特承宠异,累迁秘书监,改封汴王。韦氏败,刃其妻,议者鄙之,削爵,贬沁州刺史,不知州事。睿宗景云二年,复爵,迁卫尉卿。
彻兀台部人。麦里的祖父。曾随从铁木真讨伐王罕。以功授为千户。后率领彻里台部部民,征讨各国。死于河西(今属云南)。【介绍】:蒙古彻兀台氏。从成吉思汗与王罕战,同饮班真河水,以功授千户,领彻里台部,征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