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全五代诗

全五代诗

清李调元编,何光清点校。巴蜀书社199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130万字。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又号童山蠢翁,清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镇)人。他于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三年正月,积三年之功,从近300种典籍中,辑录了五代十国五十余年间成集的或零散的诗歌及韵文,编成90卷的《全五代诗》,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印,这就是最早的“乾隆本”。其后又有其从弟李鼎元的重校本,就是“嘉庆本”。道光年间,又经李鼎元及其子李朝夔重新校勘,并补刻了十卷,成百卷道光补勘本。最后,又有光绪七年(1881)广汉刻印的光绪本。光绪本除了正文诗100卷外,书前还有序言、凡例、编引书目、五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附十国),书后有附录、补遗等。点校本即以光绪本为底本,并参校诸本,是目前最完备的《全五代诗》本。本书以五代十国的朝代国别分卷,依次为梁8卷、唐2卷、晋2卷、汉2卷、周3卷、吴6卷、南唐16卷、前蜀17卷、后蜀4卷、南汉1卷、楚4卷、吴越9卷、闽13卷、荆南12卷、北汉1卷。朝代国别之下,又按作者官爵、隐逸、道释等身份为序编排。同一作者,其诗则按乐府、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七排五绝、六绝、七绝等诗体编排。每位作者均附有小传。诗中偶有笺注,多取自《五代诗话》。

总集。清李调元编。九十卷。编者认为五代诗有可观,当独立成编,故以三年功力,检阅群书,有五代诗辄录之,断章摘句无不收入,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全书按五代十国国别分卷;朝代国别之下,按作者官爵、身份为序;作者名下有小传,并附有关诗话、轶事、品评等,其诗则按体排列,并有少数笺注。虽收录稍滥,偶有遗漏,但取材丰富,资料详赡,不失为五代诗仅有的较好辑本。有乾隆初刊《函海》本。道光五年(1825),调元子增补析为一百卷,另附“补遗”一卷,为道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之排印。

猜你喜欢

  • 锄草怨

    【介绍】:司马扎作。这首五言古诗叙写农民劳作之苦,乡吏催赋之急,在家赋税重,又恋乡不忍逃,进退维谷,难以度日。诗的社会现实性极强。

  • 田娥

    【介绍】:唐代女诗人。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能诗,《寄远》诗曾选入《又玄集》。《全唐诗》存诗三首、断句二句。

  • 苏检妻

    【介绍】:吴(今江苏苏州)人。苏检登进士第后归家省亲,行至同州澄城,梦与妻作诗唱酬。及归,其妻已卒。卒日乃是其在澄城所梦之日。《全唐诗》收苏检与其妻唱和诗各1首。

  • 马麾

    【介绍】:见马友鹿。

  • 相命

    ①呼唤,召唤。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②和鸣。杜甫《西阁二首》之一:“有鸟各相命,孤云自无心。”

  • 赵鸿

    【介绍】:蔡州(今河南汝南)人。进士。咸通间官太学博士。十四年(873)至同谷,访杜甫遗迹,题诗勒石。《全唐诗》存诗3首。

  • 萧功曹

    【介绍】:见萧颖士。

  • 杜诗集说

    清江浩然辑。凡二十卷,又附卷末一卷。是一荟萃众说,间陈己见,带有集注集评性之杜诗全本。故其“例言”中云:“兹编合众论以参稽,期去非而存是,偶或附以己见,用备取资。标题集说,亦不敢掠美前人云尔。”其援引

  • 中国三大诗人新论

    黄国彬著。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为《皇冠30年特选文集》34。本书是用艺术的标准全面衡量屈原、李白、杜甫三位大诗人的成就。前有代序《谁是天津四?》,之后依次为《与日月兮同光——从另一个角

  • 诂训唐柳先生文集

    唐柳宗元撰。四十五卷,又《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南宋韩醇音释。醇于淳熙年间,据沈晦本为之笺注,又搜葺遗佚,别成一卷附于《外集》之末。《四库提要》以为醇之笺注详博过于张敦颐之《音辩》,魏仲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