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杜晓勤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为《日晷文库·中国文学史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除“绪论”外,分“通论”、“正论”两编十一章。“通论”二章从“士庶力量之消长”、“地域文化之整合”两个角度,对初盛唐诗歌发生、发展的文化渊源,作了动态的、历时的考察。“正论”九章结合南北朝诗歌向初盛唐诗歌嬗变的轨迹,分阶段、多层次地探讨了中近古文化转型对诗歌艺术转型至深至巨的影响。全书既有细密的史料考证、独特的文本分析,又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为进一步认识初盛唐诗歌的发生机制,深刻理解盛唐诗歌的文化精神,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由于体例和研究对象的原因,该书与著者另一专著《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在观点和内容上有一些重合之处。书后附有“主要参考书目”。

猜你喜欢

  • 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

    【介绍】: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诗句。目睹异地山川,令人想起故乡山水似乎就在眼前;夜晚梦见亲人的影子,栩栩如生,如同回到家乡一般。二句极写秋思,抒发羁旅在外,想念家乡的无限情怀。“忆”、“梦”二字,由

  •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介绍】: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诗句。明,作动词用,即照。露方垂叶,月照则明,云飞渡溪,随风而逝。写秦州城北山寺夜景,清空一气。曰“明”曰“逐”,用字精炼。

  • 百里宰

    见“百里君”。

  • 墨池

    相传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池边练字,日久天长,池水都变黑了。见《后汉书·张奂传》李贤注引南朝宋王愔《文志》。晋书法家王羲之也有相类的传说。后用“墨池”指练习书法。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犹轻昔日墨池学,未

  • 谷永

    字子云。西汉长安人。博学经书,尤善今文《易》。善言灾异以论朝政得失,曾触怒成帝几被下狱。其直言进谏的同时,又巧妙为辞,阿附权贵。见《汉书·谷永传》。韩栩《别氾水县尉》:“谷永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 家生

    “家生奴”或“家生婢”的省称。家中奴仆所生的子女。王梵志《世间慵懒人》:“唤女作家生,将儿作奴使。”白居易《南园试小乐》:“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

  • 送邹判官往陈留

    【介绍】:张继作。诗题一作《洪州送郄绍充河南租庸判官》。郄绍,为邹绍先之讹夺。邹判官,即邹绍先,曾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判官,唐幕府官职名。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诗对安史之乱给北方农村造成的荒凉萧条景况

  • 长干曲四首

    【介绍】:崔颢作。一作《江南曲》。诗四首,皆写游子思妇之事,而别饶情趣。一、二首写得尤好。第一首女子问,第二首男子答。第一首写一女子飘落异乡,见有船只经过,疑为家乡方向所来,乃停船借问,故首句“君家何

  • 贾幼邻

    【介绍】:见贾至。

  • 见拟

    打算。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见拟移居作邻里,不论时节请开关。”贾岛《题隐者居》:“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