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歌辞

敦煌歌辞

诗体名。敦煌遗书内保存着大量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间曲辞,曾被整理者称之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曲”、“俗曲”、“小曲”或“词”,名目繁多,称谓不一,且容易与后代词曲的概念相混淆,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解,任半塘主张把敦煌遗书内的“曲子词”之类的作品统称为“敦煌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歌辞十二类,其中有六类明确定为“歌辞”,敦煌遗书所藏唐五代的曲子词之类作品,同《乐府诗集》所称“歌辞”在格调、体式上有很多相近相似之处,故而才有“敦煌歌辞”之一体。目前已发现和整理的包括专集《云谣集杂曲子》和散见于一百五十多种唐人抄本的敦煌歌辞,总数已达一千三百余首,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敦煌歌辞的创作时代不可详考,只能依据敦煌藏经洞的历史推测这些歌辞大约创作于唐五代时期,有些可能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敦煌歌辞绝大多数不知其作者,仅少数留有作者姓名,而这些作者大多是中原作家。就保存下来的敦煌歌辞来看,这些作品大都源自民间,内容丰富,能够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敦煌歌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抒情的作品,缠绵坦率,幽思洋溢;一般的作品,信口信手,出语自然”(阴法鲁《敦煌曲子词集序》)。歌辞作者还比较注意运用浪漫化表现手法,想象优美,构思奇巧,造意新颖,比喻贴切自然,夸张生动有力。佛曲歌辞描绘佛国世界,更是虚幻缥缈,写冥间地狱,益发怪诞不经,也各有特色。敦煌歌辞是由汉魏六朝乐府诗至宋元词曲之间的过渡桥梁,为晚唐五代和两宋词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它的发现也为探溯词曲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 送刘司直赴安西

    【介绍】:王维作。唐时大理寺有司直六人,掌奉旨出使。复审疑案。安西,即安西都护府。前四句写绝域之遥远荒凉,以见行程艰苦。后四句言刘司直将如汉臣威振西域,令胡地屈服。诗之气象雄伟,风格豪放。尤其是“苜蓿

  •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介绍】:李商隐七律诗《安定城楼》尾联。两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屣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作者以鹓雏喻有远大志向和高洁品格的人,借以自指,以腐鼠喻权位利禄,既阐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胸襟,又尖锐地

  • 周墀

    【生卒】:793~851【介绍】:字德升,行十三,汝南(今属河南)人。长庆二年(822)进士。文宗朝,官至中书舍人。武宗时,历工部侍郎、华州刺史、义成节度使等职。宣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三年

  • 富嘉谟

    【生卒】:?—706【介绍】:唐代散文家。雍州武功(今属陕西)人。举进士。武后长安中,累授晋阳尉。后为寿安尉。中宗神龙元年(705),迁左台监察御史。二年(706)三月病卒。曾预修《三教珠英》。嘉谟与

  • 子夜吴歌四首

    【介绍】:李白作。旧题乐府,《乐府诗集》卷四五列于《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二》,题为《子夜四时歌四首》,四首分题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郭茂倩云:“《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

  •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介绍】: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诗句。二句写出了瀑布空灵不绝的神韵,为咏瀑布的千古名句。胡仔谓其“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

  • 八议

    周代对可减轻刑罚的八种人犯罪所进行的特别审议。见《周礼·秋官·小司寇》。后来成为皇族、近臣减刑、免刑的特权规定。王维《寓言二首》之二:“生死在八议,穷达由一言。”

  • 若冰

    【介绍】:唐代诗僧。冰,一作水,误。姓氏、生卒年、籍贯不详。大和中,为无锡惠山寺僧,与李骘有交往。咸通十年(869),李骘再至惠山,若冰已去世。工书能诗。有诗集,未见著录,已佚。《全唐诗》存诗一首。事

  •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介绍】:李贺《南园十三首》之八诗句。不说远方的景色透过窗棂映入书房,而言“窗含远色通书幌”;不说垂钓者在石矶上钓住了游鱼,而言“鱼拥香钩近石矶”,都写得别致有味。

  • 凄屑

    凄凉不安。李中《海上和柴军使清明书事》:“却是旅人凄屑甚,夜来魂梦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