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诗人。字匡德。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大中七年(853)以状元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咸通五年(864)以兵部员外郎试吏部平判选人,转吏部员外郎。十年(869),出为湖南观察使。
【介绍】:鱼玄机作。见《江行二首》。
【介绍】:徐凝《别白公》逸句。踏旧路还乡,见青山如昨,而自己已是白首老人了。一个“醉”字表现出诗人万千感慨无法排解的情态。
亦称凑韵。指作诗因为押韵困难,勉强把某字凑成一个韵脚,而这字在诗的意义上是多余的,并非必要。趁韵为诗家之大忌,所以名家的诗中很少有趁韵的情况。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权龙襄性褊急,常自矜能诗……皇太
【生卒】:?—805【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庆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陈兼子。大历元年(766)进士及第。授太子正字。历咸阳尉、太常博士。兴元元年(784)迁左补阙。历膳部员外郎。贞元八年(79
明周甸撰。凡七卷,明隆庆五年(1571)刻本。为一杜甫诗选的集注本,共收入杜诗789首,约略以编年为序,古近体混编,广取前人旧注,而以刘辰翁、赵汸、单复三家评注为多,评注参互,会通众释,间附己见。而诠
犹前箸。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参见“前箸”。
西汉贾谊曾撰《过秦论》,文中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谴责了秦朝帝王的过失。后人常借“过秦”称誉人有撰写政论文的才华。韩偓《八月六日作四首》之四:“袁安坠睫寻忧汉,贾谊濡毫但过秦。”
【介绍】:见郑虔。
【介绍】:李商隐七绝诗《楚吟》末二句。上句既是实写眼前之景,又暗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旦为行云,暮为行雨”的语意;下句既是指宋玉,又是自指,宋玉因景而触发的国事身世之愁,亦是作者之愁。两句皆语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