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日本,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割台的斗争浪潮。各界人士以罢市、发布檄文、通电、上书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台湾人民更是“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清政府却不顾人民的意愿,一意孤行,派李经方(李鸿章之子)于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与日本签订交割台湾证书。而在此前四天, 日本侵略军已从基隆以东五十里的澳底登陆,清政府命令台湾文武官员内渡, 日军不日即陷基隆、台北。台湾巡抚唐景崧遵旨内渡厦门。帮办台湾军务、台南守将刘永福,在爱国军民的拥护下领导抗战。他集众订立盟约,提出“众人一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的口号,与蜂拥而起的民众武装义勇军团结配合,共同战斗。义勇军以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部最为著名。他们先是在台湾北部的新竹一带屡挫日军,后因粮械不济失利,姜绍祖在战斗中被俘牺牲。吴汤兴、徐骧等率部南撤,在苗栗一带奋勇拒敌后,与刘永福所派前来接应的吴彭年部黑旗军,一道退守大甲溪。后在刘永福亲军七星队的增援下,在台湾中部重镇彰化与日军激战,给敌人以重创,吴汤兴、吴彭年及七星队大多数战士壮烈牺牲,彰化失守。接着,爱国军民艰苦御守嘉义,台南。在危急的形势下,刘永福弃军内渡,徐骧力战阵亡。10月21日(九月四日)台南失陷。日军自澳底登陆至此时侵占全台,历时五个月之久,投入兵力五万余,伤亡及疲病遣返者共达三万余。号称最精锐的日本近卫师团,被消灭了将近一半,师团长、亲王北白川能久中将、旅团长山根信成也先后重伤毙命。此后五十年间,台湾人民不断进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猜你喜欢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英国趁中国被瓜分之机,以保卫香港为由,要求展拓界址,另租新地,强迫清政府于6月9日(四月二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乐纳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主要

  • 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景帝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削藩”引起诸侯王的强烈反对。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

  • 嘉定和议

    南宋理宗时与金订立的屈辱和议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史弥远秉承金国之意,剖棺取出韩仛胄首,并苏师旦首, 送至金国求和,双方遂订立和议:(一)改原来金宋为叔侄之国作伯侄之国; (二)改岁币数为银绢三

  • 晏梦彪起义

    或称晏彪起义。南宋后期福建盐民起义。汀州(今福建长汀)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贫富严重不均,而政府赋役剥削残酷。又不断向人民抑配质次价高的食盐,严禁私自贩盐。当地官吏借故任意敲剥人民。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

  •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见“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 甲申易枢

    1884年 (光绪十年)清朝军机处大换班事件。1884年(光绪十年)日讲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参劾军机大臣萎靡因循,希冀朝廷“严加议处”,使之振作起来, “戴罪图功”。4月8日(三月十三日)西太后突降懿

  • 甘英出使大秦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都护掾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帝国)。甘英出龟兹(今新疆库车),经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过无雷(今帕米尔)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出木鹿城(

  • 秦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刑法。商鞅变法时,把李悝在魏国制定的《法经》移植到秦国,改称《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有关的法律条文,对秦法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一套更加严密

  • 赵充国治羌

    羌人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朝时,以种落为单位,逐水草而居,主要分布于今西北地区。时而臣服于汉,时而与匈奴联兵攻劫汉朝边郡。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赵充国善骑射,通兵法,熟悉匈奴与羌人情况,汉宣帝

  • 太康失国

    启在确立夏后氏“家天下”的统治以后, “淫湎康乐”,过着淫侈的生活,背弃了民众的利益。启死后,子太康继立,仍不理民事,终日田猎游乐,他的五个兄弟也都起来争夺王位,夏王朝很快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这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