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交趾侵宋

交趾侵宋

又称交州之变。宋神宗时交趾(在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北宋建立后,与交趾王国基本保持和平交往,冲突很少。但自侬智高事件后,交趾统治者渐萌侵宋之心,时于宋朝边境掠夺骚扰。至其王李乾德时,更公然张贴榜文,攻击王安石变法,诡称要由交趾来“拯济”宋朝臣民,发兵大举入侵宋朝广南西路。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交趾军六万分由水陆两路攻占廉州(今广西合浦)、钦州(今广西灵山)及邕州(今广西南宁)等地。宋朝坚决予以反击。宰相王安石亲自起草《讨交趾榜》、紧急调兵前往桂州 (今广西桂林)、潭州(今湖南长沙),策应前线宋军。次年二月,宋廷又任命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都总管,率领大军南下,一举收复邕、廉、钦州等全部失地,攻入交趾境内,直抵富良江(今红河),距交趾首都交州(今越南河内)仅九十里,与交趾决战,斩其指挥官洪真太子,俘其大将阮合,交趾兵死伤甚众。李乾德被迫奉表乞降。

猜你喜欢

  • 湖口之战

    太平军西征中著名战役。1854年(咸丰四年)太平军西征受挫,退出湖南,湘军步步紧逼,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罗大纲增援,双方在九江、湖口集结重兵决战。太平军先撤湖口守军,诱使湘军水师一百三十余只快船冲入鄱阳

  • 保国会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由康有为等人发起,1898年4月(光绪二十四年)成立于北京。该会宗旨是救亡图存, “保国、保种、保教”,订立章程三十条,主要内容是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

  • 虎门之战

    ***战争中的一次战役。1841年1月7日(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义律为迫使琦善答应其割占香港的要求而袭击虎门的第一道防线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将陈连升率士兵六百人浴血奋战,全部牺牲。琦善妥协,同义律

  • 卫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以原商都周围地区封予周武王弟康叔,建立卫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康叔在受封时,分到了以从事手工业为主的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

  • 朱仙镇战役

    李自成农民军歼灭明将丁启睿部的战役。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李自成围攻开封,明朝政府急令督师丁启睿出援开封。六月,丁启睿会合左良玉、虎大成、杨德政、方国安及杨文岳军十余万人于朱仙镇(今河南开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

  • 柘皋之战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十年(1140年)五、六月间金军于顺昌(今安徽阜阳)溃败后,退守开封。南宋赵构秦桧急命诸路宋军撤还。兀术遂会合两河金军与旧部十余万众回师南下淮西,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庐州(

  • 礼部

    官署名。西汉诸曹中有客曹,主外国及民族事务。东晋始置祠部,南朝沿置,北魏称仪曹,北齐亦称祠部,掌祠祭、医药、死丧、赠赙等事。北周称春官府。隋唐改称礼部,为六部之一。礼部集前朝客曹及祠部等机构之职能于一

  • 霍光辅政

    汉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霍光,于汉武帝时以兄霍去病被保任为郎。后为奉车都尉。征和二年(公元前87年)受武帝托孤之重任,以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被封为博陆侯。政事一决于霍光。他奉行汉武帝

  • 旧三民主义

    孙中山提出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同年,孙中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