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假慕沙门,入寺为僧,谋求生路。但他们入寺后却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终日辛劳,而生活却十分清苦。各级僧侣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职权,对广大僧众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僧众被迫举行武装起义,以反抗封建政府和寺院地主的黑暗统治。永平二年 (公元509年)正月,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沙门刘慧汪聚众起义。次年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沙门刘光秀聚众起义。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十一月,幽州(今北京)沙门刘僧绍自号净居国明法王聚众起义。这三次起义,规模较小,迅即为官府镇压。延昌四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县)爆发了沙门法庆与勃海(今河北南皮县北)人李归伯领导的大规模僧侣起义。法庆自称大乘,以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摩军司、定汉王。义军斩杀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令,攻破勃海郡,于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县西)击败官军,阵斩魏将崔延驎。义军以“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为号召,所过之处,斩杀寺院地主,毁焚寺舍经像,诛杀封建政府官吏。魏廷以元遥为征北大将军,督军十万,围剿义军。九月,法庆、李归伯战败,与部帅百余人牺牲,起义失败。北魏末年的僧侣起义,揭开了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序幕。

猜你喜欢

  • “盗”跖起义

    春秋战国之际的一次人民起义。“盗”是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跖又作“蹠”,春秋战国之际人民起义领袖。他率领“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所经之处“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堡)”,声势浩大;其“名声若日

  • 保浙会

    清末维新爱国团体之一,是一个地区性的学会。主要成员是以旅京的浙江士人为中心的维新派人物。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在保国会的影响下,保浙会亦在北京组成。康有为到会发表演说,宣传维新变法,参加者达百余人

  • 西林教案

    见“马神甫事件”。

  • 前凉

    十六国之一。汉族人张轨建立。西晋惠帝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张轨任护羌校尉、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刺史。西晋亡后,张氏世守凉州,割据一方,史称前凉。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率军十三万人, 攻

  • 岐沟关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北宋三路伐辽。东路曹彬部急功趋利,孤军攻至涿州(今河北涿县),后以粮草不继,被迫收兵雄州(今河北雄县东)。旋又命士兵裹粮再进,复以军渴乏井,部队战斗力大

  • 河西四郡

    汉武帝在黄河上游以西设置的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的总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击匈奴获得胜利。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率众归汉。汉朝在其故地设立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

  • 傅望、青林之战

    唐军与辅公祏军队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杜伏威降唐之后,被诱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辅公祏继统所部,自称宋王,都于丹阳(今江苏南京)。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孝恭、李靖奉命前往讨伐,率舟师驻舒州(

  • 苏四十三、田五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甘肃青海地区回族和撒拉族人民起义。甘肃是回族人民聚居地之一。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甘肃安定(今定西县)回族马明心创立新教,反对“门宦”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

  • 刘向校书

    西汉末年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国家藏书的故事。刘向(公元前77——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 因国家藏书散亡,汉成帝使谒者

  • 舜流四凶

    传说舜摄政时期对四个敌对氏族所采取的惩罚行为。据《左传》和《史记·五帝本纪》说,这四个氏族是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沌(或称驩兜)、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或称共工)、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机(或称鲧)、缙云氏的不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