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电报总局

清末设立的近代电讯企业。1880年(光绪六年)李鸿章奏准设立于天津,以盛宣怀为总办。设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分局。中国第一条陆路电线即津沪电线,从天津开始循运河、越长江、经镇江而达上海,全线长二千五百公里,1881年(光绪七年)竣工并投入使用。1882年(光绪八年)改为官督商办。津沪电线全部投入使用后,英国企图染指,表示要从香港到上海敷设海底电线。为抵制英国势力扩张,两广总督张树声经请示清政府,批准港粤商人组织华合电报公司,架设广州、九龙、香港电线,上海电报局则赶建跨越苏、浙、闽、粤四省长达五千六百公里的陆线,连接广州。1883年(光绪九年)动工,次年完成,阻止了英国势力的扩张。1883年(光绪九年)左宗棠为抵制英国染指长江水线,奏准架设长江电线,由南京至汉口一千六百余里, 次年竣工,是为电报总局第三条干线。1884年(光绪十年)李鸿章兴建津沽北塘至山海关和山海关到旅顺电线。因总局于是年迁往上海,遂设北洋电报局。此外两广、陕甘、云贵、东三省等处都设有官电局,架设了广西、云贵干线、陕甘新疆干线、东三省干线,基本上敷盖了全国各行省和主要商业城市,初步形成了一个“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电讯网。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最有成绩的企业,营业范围不断扩大,开创十五年,收入上升约二十倍,获利累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奏准将电报局收归国有,并自兼电报局总办。商股起初不愿出让。一度发生争执,为“商款官办”时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商股由官方收回,于是电报总局成为政府机关,隶属邮传部,改称电政局,兼办电话业务,1911年(宣统三年)将各省官办电报收归中央政府。此后,电报事业遂由政府电政部门直接管辖。

猜你喜欢

  • 雷再浩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湘桂边界的农民起义。首领雷再浩,湖南新宁黄背峒人,瑶族,青莲教首领。1847年10月(道光二十七年九月)雷再浩因不堪忍受封建剥削和压迫,在黄背峒聚众起义,后至广西全州、梅溪口等地,与李世

  •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

  • 外戚、宦官之争

    又称外戚、宦官之祸。东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东汉自和帝后,皇帝都是幼年继位,由母后临朝,太后要借助于父兄处理政务,又要用宦官出宣诏命。皇帝长大后,为恢复权力,只有靠宦官发动政变,驱灭外戚,因此

  • 资政院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的中央咨议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开始“预备立宪”,次年9月(八月)谕令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任命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主持筹备。1909年(宣统元年

  • 蕃学

    ①宋代专供国内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及外国商人子弟入学学习的学校。神宗时曾于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东北)二州设蕃学,招收蕃部首领及蕃官子弟入学。徽宗时又在陕西行用蕃字地区置蕃学。选通蕃语、识文字者

  • 西厂

    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设立西厂,由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朝官王越、陈钺,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威势倾天下。西厂特务横行各地,引起

  • 廓尔喀侵藏

    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时期,廓尔喀(今尼泊尔)统治者在英国指使下,与西藏上层大农奴主勾结,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五十六年两次入侵西藏。廓尔喀侵略军大掠后藏日喀则等地,但都被清朝

  • 太平公主专权

    太平公主以诛杀韦氏,拥戴睿宗有功,恃功自傲,大树私人势力,朝廷重臣,多出其门。睿宗昏懦,甘心听任太平公主摆弄。太平公主势力膨胀与太子李隆基发生了激烈冲突。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太平公主与益州(治今

  • 越王贞反武

    武则天专政以后,大废李唐宗室,引起了诸王的恐惧和愤怒,因之多有匡复之志。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八月,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于博州(今山东聊城)募兵起事,并联络韩、霍、鲁、越及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欲起兵共取

  • 两淮交子

    简称淮交,又名两淮会子。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通行的一种纸币。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诏以铁钱为币值本位,印造二百、三百、五百、一贯四种共四百万贯交子,限两淮地区使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