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甲申易枢

甲申易枢

1884年 (光绪十年)清朝军机处大换班事件。1884年(光绪十年)日讲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参劾军机大臣萎靡因循,希冀朝廷“严加议处”,使之振作起来, “戴罪图功”。4月8日(三月十三日)西太后突降懿旨,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全班军机大臣罢革:奕诉保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全俸,家居养病;大学士宝鋆原品休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开去一切差使,降二级调用;工部尚书翁同龢加恩留任,退出军机处。改命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工部左侍郎孙毓汶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日,西太后又以懿旨令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俟皇帝亲政后,再降懿旨。此次军机处大换班,史称“甲申易枢””。军机处全班大撤换,出乎盛昱意料之外。4月9日(三月十四日)疏请恭亲王奕訢等五军机“获重遣未宜置身事外,请量加任用,严予责成,以裨时艰”。云南道监察御史丁振铎亦奏请“录存亲旧,再沛德音”,均被拒绝。盛昱、赵尔巽、锡钧谏阻醇亲王奕譞会商军机紧要事务,懿旨答以“应毋庸议”。嗣后,军机处每有公务均由孙毓汶、许庚身赴醇亲王府,奕譞或面授机宜,或以书札指划,事事禀醇亲王奕譞之命而行。这种办公程序时称“过府”。西太后易枢目的在于排斥恭亲王奕诉,裁抑清流派,以便立威擅权。易枢之后的军机处,人才更加平庸,亦少振作景象,西太后独裁更加顺畅。

猜你喜欢

  • 薙发令

    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推行剃发的命令。清军入关后,对内地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人剃发即其突出表现之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一度颁布剃发令,后因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

  • 西北回民起义

    即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回民反清武装斗争。1862年5月(同治元年四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率部进逼西安, “往结回众”,陕西渭南回民群众纷起响应。回民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

  • 云南独立

    云南地处边陲,同盟会领导的河口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回滇在新军中活动者渐多,有较好的革命基础。1909年(宣统元年)云南设陆军讲武堂,同盟会员李根源任总办,不少革命党人入堂任职,为新军输送了一批革命骨干

  • 成祖削藩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朱棣虽一度恢复周、齐、代、岷诸王的旧封,但不久又废齐王,剥夺周王、辽王、岷王的护卫,将宁王从大宁卫(今河北平泉)徙封南昌,谷王从河北宣化徙长沙,后又废为庶人。同时还

  • 成昌大捷

    新莽末年农民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天凤五年(公元18年),瑯邪樊崇等聚众百余人在莒县起义,很快发展为数万人,地皇二年(公元21年)四月,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锐士,东击樊崇起义军。地皇三年(公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率联军进犯北京,各国军舰逼近大沽口。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休,慈禧太后倾向主战,于6月16日至19日(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续四次召开有王公大臣、六部九

  • 唐平高昌

    唐平定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军事行动。高昌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咽喉,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敦煌人张孟明始为高昌王。唐初,汉人麹氏为王,各项制度均仿中央王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其王麹文泰朝

  • 黄花岗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或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自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萍浏醴之役以来,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人力物力受到很大损失,致使部分会员情绪低落,信心不足

  • 桀克有缗

    夏桀对东方诸侯国有缗的征服。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继位时,各地诸侯与夏的臣属关系纷纷解体。为了维持夏的统治,桀以武力威逼东方诸侯在有仍(今山东省济宁东南)举行盟会,结果激起有缗氏(位于今山东金乡东北)的公

  • 北洋六镇

    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的基本武装力量,称北洋陆军,简称北洋军。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开始奠定北洋军阀集团的班底和基础。袁世凯凭借这支一手培植的新式武装为政治资本,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