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去。此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领,段是安徽合肥人,因而称皖系,与直系同为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段祺瑞字芝泉,早年毕业于李鸿章所办的北洋武备学堂,曾赴德国学习炮兵科。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时奏调至小站,委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被袁依为心腹亲信,是北洋集团的核心骨干,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清末历任北洋军参谋处总办、军令司正使、统制等职,武昌起义爆发,任第二军军统,驰往湖北镇压革命,旋授湖广总督。袁世凯窃国后,居陆军总长要职,并曾代理国务总理。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采取消极抵制态度,当袁受到全国声讨无奈取消帝制后,段则仿效辛亥时袁世凯对付清廷的办法,要挟袁向他交出实权并企图取而代之。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控制了北京政府。皖系军阀的主要头目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吴光新、卢永祥等,据有华北部分地区及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地盘,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段祺瑞力图建立皖系的独裁统治,拒绝恢复被袁世凯所破坏的《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名,扩充军队,进一步投靠日本,出卖大批国家主权换取借款,用以增强实力,对外宣而不战,对内战而不宣,企图用武力削平南方反对势力。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受到直系军阀的抵制阻挠无法实现,因而直、皖两系矛盾加剧。1918年段祺瑞组织安福俱乐部,收买政客操纵新国会选举,将直系首领、代理总统冯国璋排挤出北京政府,直、皖两派斗争更加尖锐,终于诉诸武力,于1920年爆发了直皖战争。直系军阀联合奉系打败皖系,迫使段祺瑞下台,自此皖系一蹶不振,以后逐步归于消灭。

猜你喜欢

  • 幅军

    咸丰、同治年间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的农民起义军。鲁南苏北运河沿岸徐州、海州、邳州、宿迁、郯城、兰山、滕县、峄县一带漕运船伕和饥民,用“匹布分幅帕头”,组成秘密团体,称为幅党。同治初年,清政府把漕粮改为海运

  • 北周

    朝代名,北朝之一。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公元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废拓跋廓自称皇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定都长安。北周的疆域,灭北齐前,东以今白云鄂博、包头、河曲、洛阳一线为界,与北齐相邻,西至今新疆

  • 景教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人阿罗本等教士经波斯来中国传教,公元638年建波斯寺,后称大秦寺,时有教士二十一人,后向全国发展。武宗灭佛时,该教亦遭波及,教士二千

  • 典礼院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礼部原来所掌管的学务和部分外交事务,在中央机构变动中陆续划归其他有关衙门管理,礼部职掌只剩下典礼事务,已非国家行政,与各部职掌不相称,遂于1911年(宣统三年)改礼部为典礼院,设掌院

  • 牧野之战

    周武王克商的战役。参见“武王克商”。

  • 明朝三司

    明代地方省级政权机构。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元代在各省的行中书省之名,以“三司”为省级政权机构。“三司”有布政使司,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下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掌一省的行政、民政、财

  • 五均赊贷

    王莽称帝后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西汉末年,商人势力再次崛起,他们与封建官僚相勾结,依仗官僚权势投机放债,赊贷郡国,牟取暴利,有的垄断盐铁,兼并土地者日多。为扭转局势,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二月,王莽依

  • 高庆裔之案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熙宗时,贵族宗翰、宗磐、宗干等握有军政大权而分立派别,互为政敌,明争暗斗异常激烈。熙宗锐意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改革,乃采取“以相位易兵柄”之术,解除了宗翰等人手中的兵权

  • 检籍

    南齐时对户籍的整顿。东晋、刘宋以来,许多富裕农民和庶族地主,常买通官府, 窜改户籍,以逃避赋役,致使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影响财政和力役来源。南齐立国后,大规模进行检籍,即检校户籍。政府以元嘉二十七年(公

  • 芒砀起义

    秦末刘邦发动的反秦起义。刘邦原为沛县(今江苏沛县)泗水(今江苏沛县东)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刘邦押送刑徒去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服役。不少刑徒中途逃跑。刘邦害怕无法交差,行至丰县(今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