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

五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苏轼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每有心得,随笔记录;凡所经历,亲耳见闻,亦笔录成篇。初欲定书名为《东坡手泽》,继又欲改称《东坡志林》。生前未能成书,后人搜而录之,定名为《东坡手泽》,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书三卷。后刊行时改名《东坡志林》,通行本为五卷。所记皆为北宋年间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之事,共分记游、怀古、修养、疾病、学问、命分、梦寐、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术、四民、女妾、赋盗、夷狄、古迹、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论古等二十九类,类下分条记事,各立标题,共二百多篇。所记内容广泛,无论经史子传、制度风俗、轶闻时事、山川风物以至佛道修养、阴阳术数、梦幻幽怪等等,凡所感触,均发抒己见。凡所经历,也一一记录。所据宏博,议论精到,是研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宋左圭《百川学海》本作一卷,明万历赵开美刊本、《学津讨原》、《涵芬楼丛书》、《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作五卷,明万历商浚《稗海》本作十二卷。一卷本仅载史论十三篇,与五卷本第五卷所载《论古》相同;十二卷本皆载杂说而无史论,但比五卷本前四卷杂说多出不少。故《丛书集成初编》据《学津讨原》五卷本排印,又将《稗海》本多出条目附录于后。1981年,王松龄以《涵芬楼》(原本为赵开美刊本)本为底本,参以他节,重新点校,由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又以1911年商务印书馆本(原本亦是赵开美刊本)为底本,校以他书,重新点校注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两书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清入关前与高丽交涉史料

    一卷。不著编人。该书集录了清崇德元年(1636年、朝鲜李朝仁祖十四年)五月至崇德六年(1611)清政府与朝鲜李朝政府之间的交涉文书80余件,是研究当时两国关系的重要史料。

  • 汉杂事秘辛

    一卷。作者不详。书前有明代作家杨慎题辞,故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认为此书是杨慎伪作。鲁迅也持此说。《杂事秘辛》之“秘辛”二字,类似卷帙甲乙名目。其“杂事”,主要记叙汉桓帝刘志懿献梁皇后被选及册立的故事

  • 古钵集选

    一卷。清王士祜(1632年-1681年)撰。王士祜,字叔子,一字子侧(又作子测),号东亭,又号古钵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幼聪颖,性友爱,曾和众兄弟夜集东堂,拟和王维《辋川集》绝句,王士祜先成,其

  • 论礼条牒

    一卷。南朝宋任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载是书十卷,注云“宋太尉参军任预撰”。今只存二条,一论帝王之改乐,一论稷坛之方位。盖当时条为上议礼之件,故称条牒,非为说经而作。其论

  • 越隽厅全志

    十二卷,清孙锵纂修。孙锵,明州人,曾任越隽厅丞。越隽,明以前志无考。清光绪初,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寻旧志,只写本十余页。勤搜博采,粗成四卷。后忠良游定水,始获读四川通志。于是有关越事者,

  • 授堂遗书

    十种,七十六卷。清武亿(详见《四书考异》)撰。该丛书收《经续考异》八卷补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四书考异》一卷(翟灏撰,武亿句读考析)、《群经义证》八卷、《三礼义证》十二卷、《金石一跋》四卷《

  • 铁庄集

    十一卷。清陆楣(1649-1720)撰。陆楣,原名子任,字紫宸,号铁庄,江苏无锡人,世代躬耕,家贫力学,无师承授受,读书于鸡栖猪栏之旁,后以文见知于朱孝廉,遂名动公卿间。楣终生不仕,不以时文为业,而时

  • 五经通义

    ① 一卷。清宋翔凤(1776-1860)辑。翔凤字于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经学家,常州学派有名的学者。庄述祖之甥。嘉庆庚申(1801)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翔凤治经学,“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

  • 姜同节集

    八卷。明姜志礼(约1603前后在世)撰。姜志礼,字立之,江苏丹阳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建昌衢州推官入为大理评事。官至尚宝司卿。致仕后加太常寺少卿。是集凡八卷。惟第五卷后半为诗,

  • 太玄经

    十卷。汉扬雄(详见《方言》)撰,晋范望(生卒年不详)注。《太玄经》,简称《太玄》,是西汉扬雄的代表作之一。其书仿《周易》的体例,其玄象的一、二、三画,相当于《周易》卦象二画的阴阳爻;《太玄》有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