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卷。清熊宝泰(生卒年不详)编辑。熊宝泰,字善惟,一字芸眉,安徽潜山人。此书为宝泰汇辑。计有熊良巩《西园遗稿》一卷、熊文泰《四十贤人集》一卷、熊宝泰《藕颐类稿》二十卷。外集为桂之《树轩别体诗》、《
一卷。明嘉靖六年(1527)除夕,世宗作五言律诗一首,以示阁臣,于是大学士杨一清、谢迁、张璁、翟銮等并和韵录进。世宗汇书成帙,撰序冠其端,且命杨一清为之后序。本书有四库本。
三十三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条)撰。此书分天、地、人三太部,其中天部三卷,人部三卷,地部二十七卷。其中或引说文小篆之解,或又仅就楷体字发义,如其解“春”字为三画象三阳;解“冬”字为反文之反,即
七卷。清夏振翼撰。夏振翼字遁门,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自宋代元丰间将《孙子》等七书定为武科试士的教科书后,此七书被称为《武经》,注解者也代不乏人,较著者有宋施子美《施氏七书讲义》、明刘寅七书
一卷。不著编者名氏。是编首行标题《重次千文》四字,题下注云:“楚省诸绅《公寿李太夫人八秩序》。李太夫人者,湖广总督李翰章、直隶总督鸿章昆季之母也。李鸿章旋乾转坤,有大勋劳于国家,为中兴佐命重臣,寿母陈
十三卷。明陆釴(1441-1490)撰。釴,字鼎仪,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其生评事迹详见《山东通志》。著有《山东通志》。此集共十三卷,诗五卷,文七卷,杂著一卷,集前者张时御序。时御在序中称其“华不近
三卷。清陶炜(生卒年不详)撰。陶炜字宾玉,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一生勤奋好学,善于著述。《课业余谈》是陶炜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仿释名广雅之体,采辑经史中浅而易解之内容,以类编载,从天地至古音转注,
见《嘉祐杂志》。
五卷。汉荀悦(148-209)撰。荀悦字仲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相传是荀子的后代。幼年家贫无书,每见一书,览后多能背诵。献帝时,侍讲禁中,官至秘书监、侍中。献帝因班固《汉书》文字繁多难读,乃命悦依
一卷。清何应祺撰。生卒籍贯均未详。何应祺颇能作古文诗,笔不免平直。如《桂林杂感》:“摧我栋梁天喜乱,受他锋镝士何辜。”《诸将》:“事权果归一,或可待时清。”《咏史》:“国无强与弱,得人炽而昌。人无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