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音韵学史

中国音韵学史

上下册、九章。张世禄著。是书从整个文化发展角度,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叙述阐发了音韵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从古代文字的表音方法,周、汉间的声训和直音注音法一直到近代“国音字母”的产生;从《切韵》到《广韵》、《集韵》以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的北音韵书的出现,以及唐宋间的字母等韵之学、明清的古音学、近代对《广韵》的研究等,皆有详尽有条理的叙述。作者着重指出,中国音韵学的进步,曾受到两次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印度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反切、四声名称、字母、等韵图等;西洋文化的输入,促进了中国音韵学的科学化和国际化。是编引例丰富,所论皆言之有据;每章之后皆有大量附注,便于读者分析研究。本书是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论述中国音韵学历史的著作,影响很大。商务印书馆1938年出版。

猜你喜欢

  • 清源乡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王勋祥修,王效尊纂。王勋祥详见《徐沟县志》。《清源县志》自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和羹及邑人王灏儒创修后,至光绪八年(1882)已二百余年,无人正式续修。然乾隆二十九年(1764)

  • 昭明太子集

    六卷。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撰。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生平详见《文选残卷》(辞目)。曾编《文选》三十卷,裒集秦汉以来诗文甚富,为总集之祖,对后代文学影响较大。自己也

  • 亦庐诗集

    二十八卷。清汤斯祚(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汤斯祚字衎之,号亦庐,南丰(今江西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中以贡生官江西新昌县训导。斯祚工诗,笔力爽健,而功力尚浅。是集以编年为次。其居家则有《超遥书

  • 笃志斋经解

    五卷。清张应誉撰。张应誉,字伊知,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贡生,生卒年不详。是书分《周易》三卷、《春秋》二卷,大都风格近于宋学,虽名义上探源于《唐正义》,然实则是折衷于程朱胡氏之学说,一些地方还采

  • 渔洋诗集

    二十二卷。《续集》十六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生平详见《蚕尾集》(辞目)。是集为王士祯诗集。凡二十二卷。王十祯诗集原有《落笺堂诗》、《阮亭诗》、《过江集》、《白门前集》、《白门后集

  • 沧来自述年谱

    不分卷。清于鳌图(1750-1811)自述,其子于定保续编。鳌图字伯麟,号沧来,汉军镶红旗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曾任江苏震泽、昭文、长洲等县知县,太仓知州,徐州知府,官至江苏按察使,此谱

  • 墙东杂著

    一卷。清王汝骧(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汝骧,字云衢。江苏金坛人。由贡生官通江知县。此编乃所作古文,全集文共二十一篇。前六篇皆经说,后十五篇皆史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介绍。

  • 凤台县续志

    四卷,首一卷。清张贻琯修,郭维恒等纂。张贻琯字瑶卿,山东海丰县人,出身贡生,光绪六年(1880)任凤台知县。《凤台县续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此编基本依照林志体例。增续而成。于旧志诸类无可续者,

  • 晏子春秋校勘

    三卷。清黄以周(详见《礼书通故》)撰。此书为《晏子春秋》校勘记。黄氏据吴鼒所刊《晏子春秋》及卢文弨《晏子春秋拾补》,参校孙星衍刻本及凌澄初,梁处素、孙颐谷二校,参考了王念孙《读晏子春秋杂志》、洪颐煊《

  • 满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等译。因梵名以满洲字传书,故名之《满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竺乾梵本汉译者共有六种:同名的有三本,即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元魏三藏菩萨提留支译本和陈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本。其它三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