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剩语

中庸剩语

一卷。清华希闵(生卒年未详)撰。希闵字豫原,江苏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书名《剩语》,希闵题辞中说《中庸》不容语,语皆剩语,故名。书中首为总论,以下分章解释,大旨以朱子为宗,兼参引张西铭、许白云、湛甘泉、郝京山、袁了凡、李二曲、毛大可、陆稼书、李厚庵、吴因之、胡云峰、庄忠甫、王篛林诸家之说。只对朱子“分章间”有不满,自称不敢与朱子异同,各附说于下。书称《中庸》一书,汉儒编入《礼记》,本为礼书,而所言皆大道,诉源于天,根极性命,不离伦物。孔子教人下学上达之旨,尽在此篇。又说“中”为无一物之称,也为涵万有之谓。诚乃中之所蕴,人都知诚为实有,而不知正以状中为至无。是书语皆精湛,该书有乾隆十一年(1746)刊本。

猜你喜欢

  • 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

    二卷。元陈恬撰。陈恬,字晏如,上虞人。常与杨翮、刘仁本友善,工诗文,元末不仕,平生亦无多著述,惟深究本乡湖田之利。因成是书。《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影钞明刊本,共二卷。其卷首冠图四幅,曰夏盖湖图,曰上妃

  • 蔬斋厞语

    四卷。明沈大洽(生卒年不详)撰。沈大洽,号愚公,又号雪樵,杭州(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卷首吴之鲸序中说:“武林高士坊有梅花屋,明圣湖有读书舫,表忠观右有蔬斋,法华山有万竹庐,愚公随意偃息”

  • 周易像象述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

  • 纂补四书大全

    二十卷。清刘嗣固撰。刘嗣固字亦巩,一字正夫,先州(今河南潢川)人。著有《纂补周易大全》、《纂补四书大全》等。是书设为问答体,均本之于《朱子章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及《朱子文集》,并融会贯通。

  • 流芳录

    不分卷。明闵珪(1403-1511)撰。闵珪一作阚珪,字朝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为明代名臣,以不肯阿服刘瑾告归。卒谥庄懿。有《闵庄懿集》,收入

  • 从古堂款识学

    ①十六卷。清徐同柏撰。徐同柏(1775-1860),字寿臧,号籀庄,浙江嘉兴人。贡生。徐氏研究金石说古文形义,举证经史,时有心得,乃著《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与徐氏同时的收藏家,如沈氏雪浪斋、张氏清仪

  • 孟子要略

    五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号晦庵、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一生以著述讲学为主,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

  • 穀梁注

    一卷。晋刘兆(详见《公羊注》)撰,清龙璋辑。据《晋书·儒林传》称,刘兆鉴于《春秋》一经而三家殊途,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于是“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又作《春秋左氏全综》

  • 陆放翁年谱

    一卷。清赵翼(见《廿二史札记》)撰。该谱记宋朝陆游。文笔简净,而许多年代考证却不甚精严。可参看钱大昕著述。现有《瓯北诗话》本。

  • 雨中花

    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得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