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南宋张世南(生卒年不详)撰。张世南字光叔,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为宋宁宗(1195-1224)和理宗(1225-1264)间人,为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文官于蜀,后又遍游浙、闽等地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
一卷。宋胡寅(1098-1156)撰。黄灏(生卒年不详)注。胡寅字明仲,崇安(今属福建)人。胡安国弟之子,宣和三年(1121)进士,授校书郎,受学于杨时。金人南侵,上书高宗,建议兴师北向,反对遣使讲和
一卷。明吴栻撰。武夷山,位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此篇文字颇喜好新颖,未尽稳惬。如书中载:凡山不峻不怪,而武夷峻,不断不奇,而武夷断。多连则庸,多平则腐,武夷无庸腐态,似千螺万髻,含晓日,皆带金末碧,以待云
四卷。清代窦文炳撰。窦文炳字质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全书是一部儒学讲义类小册子,卷一是“统一图说”,卷二为“学约”,卷三为“《中庸》撮总”,卷四为“礼乐绪言”。书中论述较为简略。
一卷。原题客溪樵隐编,即明邓凯(详见《也是录》)撰。《求野录》记永历覆亡时事,自永历十二年(1658年)起,迄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首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人事,既而述永
二十卷。《续集》六卷。《文集》四卷。《年谱》一卷。清潘奕隽(1740-1830)撰。潘奕隽字守晟,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户部主事,进四品卿衔。书法楷篆隶俱佳。善画山水
十四卷。宋王洋(约1139前后在世)撰。王洋,字元渤,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猷阁,历典三郡。韩淲涧泉日记称:“洋在信州城,居有荷
三卷。明惺知主人撰,不著姓氏,惺知主人始末也不详。卷首有明崇祯辛未(1631)惺知主人小引,知为明末人。其书撷取《左传》菁华,附以评识,自郑伯克段于鄢,迄楚子西不惧吴,总计所录共一百零一篇,厘为三卷,
①十卷。清张浩修,张寅威等纂。张浩,会稽人,吏员出身,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高密知县。在任期间,从政廉洁自守,于邑中多有建设。《高密县志》,在明嘉靖、万历时,曾两次纂修,入清以后,各县均重修邑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