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云中郡志

云中郡志

十四卷。清胡文烨等纂修。胡文烨,字德辉,山西永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七年(1650)从昌平知州升大同知府,九年(1652)又升为平阳巡道。按《云中郡志》云中郡为大同府之古名,来源始于秦,其地处边陲,秦汉以来,屡为胡人侵略。明洪武七年(1374)改元大同路为大同府后,充实武备,严紧边防,遂安然无事。自升府以后,领有四州七县。其志旧有明正德十年张钦修本,又有万历间知府汪承爵续修。顺治初年,胡文烨久购得明守汪承爵所纂《大同府志》,首尾三册,与郡之学博子衿辈,斤斤参稽,通牒报可,遂辑其事而纂修,志成于顺治九年(1652)。全书十四卷,分为:卷一至卷二方舆志:沿革、疆域、星野、山川、风景、形胜、古迹、风俗、封建、巡幸诸类隶之;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坊表、学校、仓驿、桥梁、祀典、陵墓诸类隶之;卷四食货志:赋税、丁役、物产诸类隶之;卷五秩官志:总督、巡抚、巡按、饷司、监司、守令、幕僚、教职、协将、都司、守备诸类隶之;卷六名宦志:忠烈、功业诸类隶之;卷七武备志:兵籍、饷籍、守御、征讨、边警、抚款、关塞、边堡、烽堠诸类隶之;卷八至卷十一人物志:征辟、甲第、乡举、里选、忠义、孝友、卓行、事功、文学,贞节诸类隶之;卷十二外志:侨寓、仙释、逆变、灾祥诸类隶之;卷十三至卷十四艺文志:碑记、题咏、跋诸类隶之。该志系据汪承爵本补辑而成。全编体例尚简洁,文笔雅驯。

猜你喜欢

  • 峡云阁存草

    七卷。《后存草》七卷。明魏浚(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魏浚著有《易义古象通》,已著录。其诗本四十卷,

  • 甘泽谣

    一卷。唐袁郊撰。生卒年不详。袁郊字之乾,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北)人,一说陈郡汝南(今属河南)人。约唐宣宗大中前后在世。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累至虢州刺史。《新唐书·艺文志》载:“郊尝与温

  • 东莞学案

    无卷数。清代吴鼎撰。吴鼎见《十家易象集说》条。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学部通辨》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因陈建是东莞人,所以此书叫《东莞学案》,全书共分十三部分,条列陈建之说,一一加以诘难,如第三部

  • 洪武京城图志

    一卷。佚名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礼部所修。明洪武时官书。此志分宫阙、城门、山川、坛庙、官署、学校、寺观、桥梁、街市、楼馆、仓库、厩牧、园圃十三类。为图六:京城山川、大祀坛、山川坛、庙宇、寺观,

  • 学庸困知录

    四卷。清庄咏撰。庄咏字赓唐,山东城阳(今山东鄄城)人。官至直隶沧州知州。是书首有乾隆五十九年(1794)庄咏自序,又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李汝峤序。经文之后,首列集注,次列诸家之说,用双行小字。集

  • 汾阳县志

    ①四卷。清吴世英修,刘文德纂。吴世英,辽宁盖平县人,出身贡生,顺治八年(1651)任汾阳县知县,后升河南陕州知州。刘文德,汾州府通判。按汾志创自明嘉靖王龙罔,其后孔文谷、王龙州相继纂述,然皆州志。改府

  • 别本观古堂汇刻书

    十二种,三十五卷。清叶德辉(详见《郋园先生全书》)编。叶德辉所刻丛书均名“观古堂”,但内容各异。此丛书中所收重要著作有:宋赵汝愚《赵忠定奏议》四卷、《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八卷,两书均由叶德辉编辑。赵汝愚

  • 增删孔子世家

    一卷。清龚元介撰。元介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龚氏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史事有大谬者六,大误者十六,小误者十四,故据理加以删正。并据他书资料,增补了防叔以前世系、叔梁纥娶施氏生九女、妾生孟皮,以及郯子

  • 皇明英烈传

    见《皇明开运英武传》。

  • 后汉书

    一百二十卷。范晔(398-446)、司马彪撰。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沈约《宋书·范晔传》)。是个学识渊博,有才华,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