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今文尚书考证

今文尚书考证

三十卷。清皮锡瑞(1850-1908年)撰。皮锡瑞字鹿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经学家,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治经宗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为“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主要著作有《五经通论》(又名《经学通论》)、《经学历史》、《今文尚书考证》、《王制笺》、《驳五经异义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平议》等。此书以伏生《尚书大传》和司马迁《史记》为主。在“凡例”中称龙门著史多列《尚书》之文,实守欧阳之法。皮氏根据《汉书·儒林传》,称司马迁从孔安国问学,《史记》所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等篇多古文说。到东汉班固时今文经学的势力还很强大,其以司马迁的《史记》多古文说,一定确有所据。皮锡瑞多方引证,认为《史记》中既有古文说,又有今文说。皮氏还认为,郑玄、王肃所注《尚书》,非古非今,堪称持平之论。其他各论,亦多有可取之处。本书有师伏堂刻本。

猜你喜欢

  • 二陆集

    三卷。本书是明陆之箕、陆之裘兄弟合集。其中,陆之箕撰《长白山人集》二卷,陆之裘撰《南门续集》一卷。陆之箕,字肖孙,一字汝瞻,别号复泉,江苏太仓人,宏治中贡生。陆之裘,字象孙,号南门。贡生。官景宁县教谕

  • 沈下贤文集

    十二卷。唐沈亚之(781-832)撰。沈亚之,字下贤,吴兴(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举进士,文学家,官至福建团练副使、历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栎阳令,登直言极谏科,参与平定李同捷判乱。乱平后遭嫉

  • 呻吟语摘

    二卷。明吕坤(1536-1618)撰。吕坤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属河南)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历任襄垣知县、户部主事、山东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刑部侍郎等职。万历二十五年(

  • 周易遵易约编

    十卷。清匡文昱撰。文昱字仲晦,一字监斋,山东胶州人,乾隆举人。据其自序,“因传以翼经,未尝溢词于传外,故曰遵易”。自称自十九岁学易,数十年不改,所著凡六、七十万余言,因无力付梓,故节要约言之,故曰约编

  • 韵学骊珠

    见“曲韵骊珠”。

  • 杂祭法

    一卷。晋卢谌(285-351)撰,清马国翰辑。卢谌,字子谅,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至司空从事中郎。《晋书》无传,附见《刘琨撰传》中。《文选》注引徐广《晋纪》云,“显宗征为散骑常侍”。所著《杂祭法》六

  • 此木轩纪年略

    五卷。清焦袁熹(1660-1735)撰。袁熹字广期,号南浦,清江苏金山(今属江苏)人,一说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人。康熙举人。自以非用世之材,不复会试。工诗文,喜研经传,诸经注疏都有笔记。著述不求闻达

  • 字典校录外编

    清英浩撰。参见《字典校录》。是编与《字学举隅》略同,其内容如次:卷首列清帝庙讳敬避字样;卷一分楷体正讹、楷体相承、摘讹音三篇;卷二为辨似;卷三为切韵入门法二十四摄图;卷四为字母切韵切法、等韵切音切字要

  • 尔雅注疏

    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东闻喜县)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惠怀之际避难江南,元帝时官尚书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为敦所杀,敦祸平,追赠弘农太守。《晋书·

  •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