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五十四卷。宋僧志磐(生卒年不详)撰。志磐号大石,天台宗僧人,尝住四明(今浙江鄞县)福泉寺及东湖月波山。不详其身世及生平事迹,只知志磐僧学识颇丰,幼年从儒者袁机受学,后出家学禅。除著述本书外,还写有《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今存。《佛祖统纪》作为佛教史书,志磐完成于咸淳五年(1269)。该书在南宋景迁《宗源录》,宗鉴《释门正统》两书基础上,仿照史书《史记》的纪传体和《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增编而成。内容分本纪、世家、列传、表,志几部分。“本纪”部分凡八卷,“以诸佛诸祖为本纪”。第一至五卷是《释迦牟尼本纪》和《西土二十四祖纪》。从天台宗角度阐述了释迦牟尼一生的法化,记载了大迦叶至师子尊者历代嫡传大师。第六至七卷是《东土九祖纪》,记载北齐到唐代齐慧文禅师至荆溪湛然禅师,及远宗龙树开创天台宗派和继承显扬的诸师。第八卷是《兴道下八祖纪》,载自兴道法师(道邃)至法智法师(知礼)八人,继荆溪之后传播台教,没有师号的,作者根据实行,冠以尊号,同于私谥载入书中。“世家”凡两卷,(卷九至十)载传教明宗,分灯照世,与本纪诸祖相互辉映的大师,收有南岳、天台以至宝云十三世家,二百零五人(不都有传记)。“列传”凡十二卷(卷十一至二十二),首为《诸师列传》,次为《诸师杂传》,将认为曾“背宗破祖,别树门庭”的净觉、神智、草庵列载其中。再次为《未详承嗣传》,载四十余人,皆因“有功教门事远失记”而收录。最后是类列传,收载合为四百四十一人。“表”的部分凡两卷(卷二十三至二十四),分《历代传教表》,以年为纲,起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止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佛祖世系表》,以表格形式展示传承关系。“志”的部分凡三十卷(卷二十五至五十四),内有《山家教典志》载六十一人的著述目录,与史书《艺文志》相同。《净土立教志》列载高僧、高尼等数人。《诸宗立教志》载各宗创教弘教高僧。《三世出兴志》,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住坏空大小各劫演变和人世佛教情况。还有:《世界名体志》、《法门光显志》、《法运通塞志》、《名文光教志》、《历代会要志》。本书优点很多,如注重体例和章法,融合纪传、编年、会要于一书。显示了作者的史学才能。此书在佛教史传中,成就是较高的。再如,作者选择史料认真,尤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使此书可读可信度增强。第三,对旧传的一些错误,在书注中加以纠正。第四,本书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史料,尤其是有关典章制度和社会史料,甚是可贵。全书洋洋洒洒五十万言,堪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不足之处是,有首尾照顾不周之处,出现小的纰漏。本书不失为研究中国佛教史较好的一部参考书。本书现存有三种版本,一是明南藏和嘉兴藏本,作五十四卷;一是日本卍字续藏本,作五十五卷。但卷二十一空卷,第二十二卷就是明藏本的第二十一卷,所以卷数正合。一是宋咸淳五年刊本五十五卷。

猜你喜欢

  •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四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又字公约,别署鸿都百炼生,室名抱残守缺斋。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早年在河南、山东参与督治黄河。光绪十九年(1893)以知府任用。后弃官经商,曾建议借

  • 张文定观光集

    十卷。《养心亭集》八卷。《靡悔轩集》十二卷。《环碧堂集》十六卷。明张邦奇(1484-1544)撰。张邦奇,字常甫,号甬明,别号兀涯。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平事迹见《张文定公文选》(辞目)。《观光集》凡

  • 竟山乐录

    四卷。清毛奇龄(见《乐本解说》)撰。是书依据明代朱权《唐乐笛色谱》,以四、乙、上、尺、工、凡、六七个字循环而成七调。如果四为领调,那么乙就是变宫,上为商、尺为角,工为徵,凡为变徵,六为羽。高四为宫清,

  • 世说新语补

    四卷。旧本题明朝何良俊撰补,明王世贞删定。《世说新语补》源于何良俊《语林》三十卷,其体例、门目虽因袭《世说》原书,所载自汉迄元,凡二千七百余事,而自为之注,但甚为当时所称,本非为补《世说》而作,也没命

  • 黄忠端公年谱

    四卷。明庄起俦编。起俦字子鹤,福建龙溪(今龙海)人,为谱主弟子。谱主黄道周(1585-1648),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进士,崇祯时官任右中允,因上疏指斥杨嗣昌,被谪戍广西。南明弘光时任礼部

  • 新化县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甘启运等修,刘洪泽纂。甘启运,奉新人,曾任新化县知县。刘洪泽,邑人,县学训导。《新化县志》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共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十目。卷首为顺治、康熙、雍

  • 岭南群雅集

    六卷 清刘彬华(生卒年不详)编。刘彬华,字藻林,番禺(今广州市)人。嘉庆间进士,授编修。后以母老不复出,主讲端溪、越华两书院。勤于课士。此集为地方诗选集。初集三卷、二集三卷。另附补遗一卷。刘氏以为清代

  • 古邠诗义

    一卷。清许宗寅撰。宗寅字吾田,初名畹,字芗韭,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此书卷首有晁贻端序,又有宗寅自序及后序。认为“邠(今《诗经》作豳)”地所出之诗,为周朝先代所遗。根据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定

  • 易经增注

    十卷。明张镜心撰。镜心字用晦,磁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该书用注疏本,随文阐发,以义理为主,也兼及象数。没有诡奇之词,也没有深微之论,平庸普通,是墨守宋儒的说《易》讲本。《四库全

  • 救偏琐言

    十卷。清费启泰(生卒年不详)撰。费启泰字建中,湖州(今属浙江)人。少攻儒学,科举不中,遂转攻医学,精于痘疹。费氏认为痘疹流行与天时有关,拘于古法,不免误治,于是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此书专论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