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绀珠
一卷。明黄秉石(生卒年不详)撰。黄秉石,字复了,江宁(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万历中以荐为推官,官至严州府同知。此书杂采各家诸书,饾饤少绪,又多不注出处,盖为其随手笔记,未有铨次体例而已。
一卷。明黄秉石(生卒年不详)撰。黄秉石,字复了,江宁(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万历中以荐为推官,官至严州府同知。此书杂采各家诸书,饾饤少绪,又多不注出处,盖为其随手笔记,未有铨次体例而已。
十卷。《拾遗》一卷。元贡师泰(1298-1362)撰。师泰,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国子生中江浙乡试,除泰和州判官。历官礼部尚书、平江路总管、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户部尚书等职。曾经浙右余粮
一卷。辑佚书,晋张轨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张轨字士彦,汉常山王张耳十七世孙,官至凉州刺史。其事见于《晋书》本传及崔鸿《十六国春秋》。张璿《周易集解》中有《张轨易义》,列入二十二家中
四卷。清王宏撰著。宏撰字无畏,一号山史,陕西华阴人,监生,康熙时中举未赴。作者工书善文,精于金石之学,著有《华山志》、《砥斋集》等。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先言易之本义,作者认为易字本诂为卜筮,简易、不易、
三十四卷。清朱为弼(1747-1817)撰。为弼,字右甫,号茮堂。安徽休宁人。嘉庆进士,由主事擢御史。累官至漕运总督。为官清廉,有政绩。林则徐比之于清端。时漕政积坏,为弼剔弊兴漕,行之称便。为弼公余不
二卷。清洪颐煊(1765-?)撰。洪颐煊,字筠轩,浙江临海县(今地名同)人。颐煊苦志笃学,与兄坤煊、弟震煊常夜借佛灯围坐,谈经不辍。曾与其弟一起被阮元招往行省就学。颐煊尤精研经训,熟习天文,贯串子史。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章氏的札记之一,内容涉及文史等诸多方面的评论计四十三条,后经人校刊删去书中所载的“周官媒氏及柏舟之诗”六条,变为三十七条,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此书观点与《文史通义
二卷。清蒋继伯(生卒年不详)著。蒋继伯,号晓瀛,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约道光、咸丰间人,工诗文。死于太平军战争。是集为蒋继伯手定,凡二卷。蒋氏自幼好诗,然往往遗失。至咸丰四年(1854)始搜罗其稿辑成
二十四卷。宋李石(约1177前后在世)撰。李石,本名知几,后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资阳(今四川资阳县)人,生卒年不详。李石为学问气节之士,少好学能属文,曾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1162),
二卷。清吴楚(生卒年不详)撰。吴楚字小山,四川酉阳人。是书着重训释字义,每说一字,少则数百言,多则逾千言,务为详尽,而于许氏故训,颇多违词,乃是为纠正许氏说解而作。按其所说诸字,如以“帥”为“将帅”之
二十卷。清刘翰周纂修。刘翰周,河北丰润县人,举人出身,乾隆五十九年(1795)任寿光知县。《寿光县志》,创修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邑令刘有成,再修于雍正年间李方膺,三修于乾隆二十年邑令王椿。此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