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统

六书统

二十卷。元杨桓撰。杨桓字武子,号辛泉,兖州(今属山东)人。累官太史院校书,监察御史,终国子监司业。博览群籍,尤精篆籀之学。著有《六书统》、《六书溯源》、《书学正韵》,皆传于世。此书之大旨是以六书统摄所收诸字,故名曰“统”。又分象形为十类,会意为十六类,指事为九类,转注为十八类,形声为十八类,假借为十四类。其象形、会意、转注、形声四者的分类,大致就戴侗《六书故》的分类而加以推衍,指事、假借的分类,则是杨桓自立的。分类角度不一,十分烦琐,令人难以究诘。所收各字,先列古文、大篆,次列钟鼎文,再次列小篆。杨氏说:“文简意足,莫善于古文大篆,惜其数少,不足于用。文字备用者,莫过小篆,而讹谬于后人传写者,亦所不免,今以古文证之,悉复其旧。”(见其自序)《四库提要》指出:“盖桓之自命在于是,然桓之纰缪,亦即在于是。故其说至于不可通,则变一例;所变之例复不可通,则不得不又变一例;数变之后,纷如乱丝。”又说:“以六书论之,其说本不足取,惟是变乱古文,始于戴侗,而成于桓;侗则小有出入,桓乃至于横决而不顾。后来魏校(明人,撰《六书精蕴》)诸人,随心造字,其弊实滥觞于此。”是书至大元年(1308)其子杨守进上奏朝廷,诏下江浙镂版,元统间(1333-1335)重刊,后有明翻刻本。

猜你喜欢

  • 升庵经说

    十四卷。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先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后居新都(今属四川),太子太师杨廷和之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历经筵讲官、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二十卷。唐末强思齐(生卒年不详)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

  • 魏忠贤始末

    一卷。清赵吉士撰。吉士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事。现有《逊敏堂丛书》本。

  • 大金德运图说

    一卷。金尚书省臣汇集当时议论德运的案牍文件。据《金史》载,金初色尚白,章宗泰和二年(1202)十一月,更定德运为土,腊月辰诏告天下。至宣宗贞绣二年(1214)正月,宣宗命有司复议本朝德运。此书所载即其

  • 诂幼

    一卷。南朝宋颜延之撰。清马国翰辑。参见《庭诰》。按《隋书·经籍志》小学类载:“梁有《诂幼》二卷,颜延之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诂幼文》二卷。其书久佚,唯唐宋人著述中尚有所引。是书乃马国翰辑颜氏

  • 一枕奇

    即《鸳鸯针》之一二卷。见《鸳鸯针》。

  • 易原就正

    十二卷。清包仪(生卒年不详)撰。包仪字羽修,河北邢台人。拔贡生。其自序称,早年听说有《皇极经世》而没有途径得到此书。从顺治辛卯到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薄游麻城,才从王可南家得此书。到江宁后,寄

  • 理董许书

    十卷。清龚橙撰。龚橙的生平著述,见《六典》。是书之作与《六典》同,意在改正许书。谓周官保氏教国子之六书,“一曰文,《虞书》谓之象。叔重称包羲氏之王天下,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 蝶几图

    一卷。明严澄(详见《松絃馆琴谱》)撰。是书是据《燕几图》变通而成。《燕几图》以方几长短相参,是书则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几案形状如蝶翅,所以叫蝶几。其式有三,其制有六,其数有十三,其变化之式共有一百多

  • 春秋贯玉

    四卷。明颜鲸(1514-1519)撰。颜鲸字应雷,号冲宇,浙江慈溪人,嘉靖时进士。擢御史,出为河南按察使,改畿辅学政,以劾都督朱希孝忤旨,谪安仁典史。隆庆中,累迁山东参议,改行太仆卿,又以忤高拱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