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凡将篇

凡将篇

一卷。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撰。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辞赋家,作《子虚赋》、《上林赋》等,为武帝所赏识,其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汉书·艺文志》云:“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将李长作《元尚篇》。皆《仓颉》中正字也。《凡将》则颇有出矣。”《隋书·经籍志》云:“梁有司马相如《凡将篇》一卷,亡。”宋程大昌《演繁录》云:“汉小学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其后元帝时史游又作《急就篇》。《凡将》今不可见矣。”由以上记载可知,《凡将篇》亡于魏晋之世。考晋刘逵《蜀都赋注》引《凡将》云“黄润纤美宜制裈”,又《艺文类聚》引云“钟磬竽笙筑坎侯”,知与《急就篇》之体裁类似。《说文》引司马相如说凡九则,徐锴曰:“司马相如作《凡将》一篇,解说文字许慎所采,故云‘司马相如说’也。”口部引司马相如说“淮南宋蔡舞嗙喻”,当即《凡将篇》句文,其余皆为节引。清代辑《凡将篇》者有四本:①《小学钩沈》本,任大椿辑;②《玉函山房辑佚书》本,马国翰辑;③《汉学堂丛书》本,黄奭辑;④《小学钩沈续编》本,顾震福辑。四者之中,以顾本最完备。另外民国初年有《小学搜佚》(上编)本,龙璋辑。

猜你喜欢

  • 曾乐轩集

    一卷。宋张维(956-1046)撰。张维,乌程(今浙江)人,都官郎中张先之父。仁宗时官卫尉寺丞。赠尚书刑部侍郎。此集为张维诗集,乃其子张先所编。张先摘取其刊所撰之诗十首,绘为《十咏图》。孙觉为之序。周

  • 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

  • 鸣沙石室古籍丛残

    十八种,三十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汇辑隋唐等写本经史旧籍,分《群经丛残》和《群书丛残》两类。《群经丛残》中有唐写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穀梁》、《论语》

  • 义门读书记

    五十八卷。清何焯著,蒋维钧编。何焯(1661-1722)初字润千,更字屺瞻,号茶仙,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学者称义门先生。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直隶巡抚李光地的推荐下,提任贡生入内廷。不久特赐进

  • 毛诗题纲

    一卷。清王谟辑。见于《宋史·艺文志》,但于作者及年代皆不著录。疑是唐代作品。王谟自《太平御览》辑录四条。有《汉魏遗书》本。

  • 二程全书

    见《河南程氏全书》。

  • 拙斋文集

    二十卷。宋林之奇(1112-1176)撰。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及第,改长汀尉,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易说,之奇认为是邪说

  • 说书偶笔

    四卷。清丁恺曾(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恺曾,字萼亭,日照(今山东日照)人。此书第一、二卷说《大学》、《论语》、《中庸》,第三卷说《孟子》,附以《四节补遗》及《宗献》、《九献》歌括。第四卷较杂,论及《大

  • 冬余经说

    十二卷。清邵向荣(生卒年不详)撰。向荣字东葵,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镇海县教谕。此书杂释诸经,包括《易》、《书》、《诗》、《春秋》、《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主要是引

  • 化州志

    十卷。清杨祐修,林玉叶纂。杨祐,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州。旧志始于康熙九年(1670)县令吕兆璜,二十五年(1686)再修。六十年(1721),皇帝恩免正赋,秋季又丰收。因此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