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匏瓜录

匏瓜录

十卷。清芮长恤(生卒年不详)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岩尹,明亡后更今名,濑北(今江苏溧阳)人。明诸生,清经学家。自明亡后,长恤谢诸生,隐居荒野,幅巾裹发,终身不变。长恤学博而能醇,经史疑义,考证尤精,作品有《纲目分注拾遗》、《匏瓜录》等。《匏瓜录》书名取《论语》“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之意。此书藏家近二百年,光绪十年(1884)恽彦琦才为其作序刊行于世。全书一卷至八卷,解说《易》、《书》、《诗》、《三礼》、《春秋》、《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九卷以下是全书的《纲目》、《写法》、《体例》及《杂记》。长恤学宗宋儒,尤其推崇朱熹,但又不囿于前人,所持诸论皆自抒心得。如《易》,作者取《河图》而论,认为《河图》之数与《易·系辞上传》第九章自“天一”至“地十”之数合,而不选择《洛书》论卦变,认为程颐、朱熹的观点有错讹,朱熹之论更觉牵强。解说《尚书》“舜罪四凶,据天下咸服”一语,作者认为舜全是出于公心,如果按照吴棫、朱熹的观点,那么,不要说四个罪人不服,就是天下白姓也未必服。关于《诗经》,作者认为季札观周乐后,说“自桧以下无讥”,是因为桧国弱小而轻视它,如果以诗而论,那么桧曹之诗胜过齐陈;而季札称赞齐国的诗歌有“泱泱大风”,也是论国不论诗。作者又说司马迁《史记》中“国风好色而不淫”不是通达之论,这样笼统言之,会使魏唐等国无辜套上“好色”之名,而郑卫等国反而得到“不淫”之誉,况且不曾有好色而不淫者。关于《礼记》,作者认为《冬官》不该补,批驳了俞寿翁割裂《三礼》的错误。关于《春秋》,作者认为,“为贤者讳”不是《春秋》之义,治经之人不能援引“尊亲”为例。综观全书,于各经都有解说,均持议公正,见解独特。作者还借经义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比如,作者认为“《洪范》陈自箕子”的记录者一定是周朝的史官,史官因为箕子的缘故,改周朝年号为商朝纪年,箕子不肯臣服周朝,那么商朝虽然灭亡,还有商臣箕子存在。长恤于此是以箕子自比。又认为《蒹葭》、《无衣》是周朝的遗士遗民所作,假使周平王能因而采用,那么父王之仇可报,国势也不会不振。君王忘国仇,百姓反而不肯忘国仇;君王弃百姓,百姓反而不忍弃君王,这都是先王的遗泽,等等。这些议论又似乎是针对福王和桂王苟且偷安、不思光复而发。总之,在人品和治学上,长恤类似王夫之,只是学识稍逊。此书有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

猜你喜欢

  • 宋学商求

    一卷。附录一卷。明唐枢(生卒年不详)撰。唐枢,字惟中,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嘉靖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请明正李福达罪,斥为民。少从学于湛若水,深造实践。又留心经世略,九边及越、蜀、滇、黔等险阻

  • 艳异编

    四十卷。明王世贞(详见《弇山堂别集》)编,前有汤显祖叙。短篇文言小说、故事集。编者在此书中广泛杂收明以前的传奇、小说、史籍和书志故事,概括为“艳”和“异”两大类型。“艳”,取“泛淫泛艳”、“美色为艳”

  • 史伯平先生所著书

    二种,二卷。清史致准(详见《尚书绎闻》)撰。二种为《尚书绎闻》一卷、《读左评录》一卷。两种本辞典均有专条介绍,可参阅。有光绪年间刊本。

  • 读仪礼日记

    ①不分卷。清于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鬯字醴尊。松江府南汇县(属今上海市)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本书包括考《士冠礼》三条、《乡饮酒礼》二条、《乡射记》一条、《大射仪》一条、《聘礼

  • 西溪百咏

    二卷。明释大善撰。大善,号虚闻道人,其始末未详。以其诗考之,当为崇祯初人。西溪在武林西北钦贤乡,宋高宗曾欲都其地,后卜迁凤凰山。在南渡时,佛寺建筑很多。宋人旧有《西溪百咏》。是集为追咏古迹之作,每题七

  • 名原

    二卷。清孙诒让(1848-1908)撰。诒让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官刑部主事,后五试礼部不遇,遂专意古学,潜心著述。主要著作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札迻》、

  • 读史评论

    六卷,清费宏灏撰。费宏灏,号愚轩,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读史评论》一书共分两部分,前四卷为史评,主要是分条论述,体例如札记,后二卷为史论,主要是因人因事而论,各自成篇,在此书前面有作者在雍正六年

  • 东苑文钞

    二卷,《东苑诗钞》一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为清代文学家。生平详见《思古堂集》辞目。《东苑文钞》凡二卷、《东苑诗钞》一卷为毛先舒晚年亲订的《思古堂十四种书》中的二种。《文钞》二卷,

  • 唐诗鼓吹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据赵孟頫序称,为金元好问所编,其门人中书左丞郝天挺注。但据清人陆贻典考证,郝天挺既非元好问之门人,亦非中书左丞;二则王士祯在《池北偶谈》又提出金元间有两天挺之说,以陆贻典之考为失

  • 四书证义笔记合编

    不分卷。明钱大复(生卒年不详)撰。大复字肇阳,江苏太仓人。官山东蓬莱县知事,大学士钱龙锡之父。大复先有《四书证义》,后在蓬莱与诸生论性,解官后,答问诸生,各若干条,别为笔记。其子龙锡合为一编。首有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