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一百六十卷。隋末唐初虞世南(558-638)撰。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在隋为秘书郎,文章婉缛,与其兄虞世基皆有名,时人以比“二陆”(陆机、陆云)。入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太宗即位后,官至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曾经向僧智永学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北堂书钞》为虞世南任隋秘书郎时所撰。“北堂”是隋代秘书省的后堂。唐刘禹锡在《嘉话录》中曾说:“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据新、旧《唐书》的《经籍志》、《艺文志》著录,原《北堂书钞》为一百七十三卷。内容摘录群书词句,分类编排,共八百五十二类。供文人写诗文时选择使用,但原书散失很多。现通行是明代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的校刊本,但经过删补窜改,并将唐太宗贞观以后和五代十国的书中内容加入其中,失去了原书的面目。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向闻嘉禾收藏家有原本,寻访十余年而始得,翻阅之,令人心目朗然。”朱彝尊《曝书亭集》亦称曾见《大唐类要》百六十卷。反复观之,即虞氏《北堂书钞》。但现在嘉禾旧本及《大唐类要》,都不得见。陈禹谟校刊本,其增补部分,虽然都注明“补”字,但所改部分,已无从知道。明俞安期另得到一个旧写本,纂入了《唐类函》,亦多讹误。清代孙星衍得元代陶宗仪的影宋抄本,约严可均、王引之等人分别校订,但未能校完。后来南海孔广陶又约林国赓、孔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刊行,共一百六十卷,名为《影宋北堂书钞》。通行本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十九部,八百五十二类。本书对辑佚、校勘古籍,文史研究颇有价值。有明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刊本,刊行者删改增补较多。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海孔氏校刊本,《四库全书》本,1989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兰纫词

    一卷。《瓠落词》一卷。清陆志渊(生卒年未详)撰。陆志渊字静夫,号瓠落山人,江苏江阴人。《兰纫词》有三十二阕,《瓠落词》则为六十三阕,共九十五阕。其词颇见工力,其雕琢之处,往往能以平淡见出。如〔望江南〕

  • 道林诸集

    不分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卿实,号道林,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

  • 治斋读诗蒙说

    一卷。清顾成志(生卒年不详)撰。成志字心勿,太仓(在今江苏东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分说篇名、说序、说韵、说体及杂说五类,说经之法沿袭明人习气,亦间引顾炎武、毛奇龄之说。是书以后世文法读经,以为诗

  • 张考夫遗书

    五卷。清张履祥(1611-1674)撰。张履祥字念夫、考夫,号杨园。浙江桐乡杨园村人,家境贫寒,九岁丧父,其母安慰他说:孔孟也是幼年丧父,只因有志,便成为圣贤。1642年,他三十二岁,在杭州灵隐寺与黄

  • 孔庭神在录

    八卷。清胡时忠撰。胡时忠原名时亨,字慎三,无锡(今属江苏)人。明崇祯时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主要记载孔府祀典之事,先列位次,而对儒家圣贤各予著录,第八卷为考证辩论之词,共十五篇。《四库全书》列于存目。

  • 偃曝余谈

    见《偃曝谈余》。

  • 伤寒论直解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

  • 肆献裸馈食礼

    三卷。清任启运撰。作者详见“宫室考”条。是编以《仪礼》中特性、少牢、馈食皆七礼为据,又采其他传记中王礼之说加以推演。不得于经,则求诸注疏以补之,共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去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

  • 金石林时地考

    二卷。明赵均编撰。赵均,字灵均,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赵宦光曾编《说文长笺》,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赵均继承家学,也喜欢搜集金石,并进行考证。本书是取《东观余论》、《宣和书谱》、《金石略》、《墨池

  • 胡非子

    一卷。周胡非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胡非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略。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云:“胡非氏,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因以胡非为氏。战国有胡非子,著书。”由此可知,胡非是战国时期人。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