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清蒋廷锡(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亲王胤祉词臣。蒋廷锡字扬孙,号酉君,又号西谷,亦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先由举人供奉内庭。康熙四十二年,诏以学问优良,赐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为“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青桐轩》、《秋风》等集。此书原在诚亲王胤祉的赞助下,由陈梦雷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修而成。初名为《古今图书汇编》。取材极为广泛,十三经,二十一史,只字不遗。稗史、子、集,十亦只删一、二。辑为三千六百余卷。雍正初年,经雍正皇帝审阅,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特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新编校增删。至雍正四年(1726)修编完成。全书一万卷,总目四十卷,后附考证二十四卷。分六个汇编,三十三典,六千一百零九部,约一亿六千万字。六个汇编为:一、历象汇编。又分四典。1.乾象典。分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雨雪霜露等二十一部。2.岁功典。分季节、时令、寒暑等四十三部。3.历法典。分历法、仪象、漏刻、测量、算法、数目等六部。4.庶征典。分天文气象变异、水旱灾荒、人体异、禽兽鳞介昆虫草木异、宫室器用异等五十部。共一百二十部。二、方舆汇编。又分四典。1.坤舆典。分土、泥、石、砂、舆图、建都等二十一部。2.职方典。记京畿及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陵等二百二十三部。3.山川典。分各地名山及江河湖海等四百零一部。4.边裔典。分朝鲜、新罗、百济、三韩、日本、长股、氐、羌、天竺、西夏、匈奴、回纥、蒙古等五百四十二部。共一千一百八十七部。三、明伦汇编。又分八典。1.皇极典。分君臣、帝纪、帝统、国号、帝号、纪元、君德、治道、用人、法令等三十一部。2.宫闱典。分后妃、宫女、东宫、皇子、公主附马、外戚等十五部。3.官常典。分宗藩、三恪、圣裔、官僚、将帅等,以及省府州县各级职官列传等六十五部。4.家范典。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宗族等三十一部。5.交谊典。分师生、同学、同事、宾主、交际、世态等三十七部。6.氏族典。每姓分为一部、分为二千六百九十四部。7.人事典。分人身五官四肢、面貌形状、名字、称号、七情、命运、养生等九十七部。8.闺媛典。分妇女品德、知慧、能力等十七部。共二千九百八十七部。四、博物汇编。分四典。1.艺术典。分农、医、卜、星、相、术数、绘画、商贾等四十三部。2.神异典。分神仙、鬼怪、释教、道教、寺观、方术、服食等七十部。3.禽虫典。分飞禽、走兽、昆虫、鳞介等三百一十七部。4.草木典。分竹木、五谷、药材、瓜果、蔬菜、花卉等七百部。共一千一百三十部。五、理学汇编。分四典。1.经籍典。分经、史、子、集、类书、杂著等六十六部。2.学行典。分品性、修养、仪表、学识、名贤、等九十六部。3.文学典。分文体、诗赋、词典及文学家列传等四十九部。4.字学典。分音义、字体、书法、声韵、方言、纸、墨、笔、砚等二十四部。共二百三十五部。六、经济汇编。又分八典。1.选举典。分学校、教化、科举、出身、武举、吏员、隶役等二十九部。2.铨衡典。分官制、禄制、考课、举劾、升迁、罢免、封赠、封建等十二部。3.食货典。分户口、农田、蚕桑、荒政、赋税、漕运、盐法,平准、国用、货币、饮食、布帛以及金银珠宝等八十三部。4.礼仪典。分五礼、庆贺、吊唁、谥法、祀典、冠服等七十部。5.乐律典。分音乐、歌舞及乐器等四十六部。6.戎政典。分兵制、检阅、田猎、兵法、战略、军饷、屯田、马政、驿递及武器等三十部。7.祥刑典。分律令、审判、刑法、赦宥等二十六部。8.考工典。分工巧、木工、土工、金工、石工、陶工、染织、度量权衡、城池、桥梁、宫殿、苑囿、仓库、第宅、舟车、用品等一百五十四部。共四百五十部。每部之下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排列有关资料,有的还有图表。所录资料原书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便于查核。全书采集广博,资料宏富,分类详致,条理清晰,检一得百,通贯古今。是我国现存的较大的类书。深得国外汉学家的重视,称为“康熙百科全书”。但是,书中的资料多为辑录前人类书,校核粗疏,而且有任意删节之处。引文差误、错字漏字之处也多见。所以后人多有考其误者。有原稿本,天津李氏曾得残稿数百册,赠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雍正六年(728)内府始印铜活字本、1934年上海中华影铜活字本,附《考证》二十四卷。1964年台北文星书店影印该书时所编《索引》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春秋本义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

  • 平原君书

    一卷。汉朱建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朱建,楚人,淮南王黥布相。布欲反,问建,建止之,布不听,汉既诛布。闻建谏之,高祖赐建号平原君。孝文时,以事自刭。《汉书·艺文志》儒家《平原君》七篇,《注》,朱

  • 韩诗外传校议

    一卷。清许瀚撰。许瀚字印林,山东日照人,精通经史及金石文字,在声韵训诂方面造诣尤其精深,撰有《攀古小庐杂著》。《攀古小庐杂著》共分五类,该书属其中经传说一类,仅存遗稿,未曾刊行。直到民国三十一年(19

  • 姑苏志

    六十卷。林世远修,王鏊纂。世远,广东四会县人,弘治十五年,以监察御史升任苏州知府。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时乡会殿试皆第一,连中三元,历官至国史副总裁、吏部右侍郎。告归后知府林世远礼聘为府志总纂。姑苏为

  • 汾阳曹氏志传合刻

    一卷。清曹锡龄(1741-1820)辑。锡龄字定轩,山西汾阳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官至御史。著有《周易集粹》、《翠微山房诗文集》。此书辑录其祖曹英墓碣墓表、其父曹学闵墓志铭、神道碑、传、逸

  • 青学斋诗存

    四卷。清汪之昌(1834-1892)撰。汪之昌字振民,江苏新阳(今江苏昆山)人。同治丁卯副贡。壮年绝意举业,以闭户读书、守先待后为职志,教迪后进,殷殷不倦。高德馨、章钰均出其门。后遂专研经义,以《说文

  • 根黄集

    十卷。清杨文源(生卒年不详)撰。杨文源长泰(今福建汀漳)人。此书以《仪礼》、《周礼》、《礼记》之文,割裂编次成书。分律吕、封建、井田、学校、祭祀五门。每门之中又各立若干子目。其名曰“根黄”者,取黄钟为

  • 十六国春秋

    一百卷。旧本题为魏崔鸿撰。实际上是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魏崔鸿作《十六国春秋》一百零二卷,见于《魏书·本传》,今考证刘知几《史通·探赜篇》曰:“鸿书之纪纲,都以晋为主。其文皆与古书有所联缀,并考

  • 华阳漫稿

    十四卷。明章焕(生卒年均不详)撰。章焕,字懋宪,嘉靖进士。官至总督南京仓储副都御史,当时以赴任迟延,言者劾其怠慢君命,而降职并调到广东做官。抚治郧阳及襄阳。政事文章均为当时推重。著有《华阳漫稿》。是集

  • 虎荟

    六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撰。是书为专门记载与虎有关各项事宜的书。书后有黄庭凤跋,称陈氏得了疟疾,当时名人王稚登赠送给他虎苑一套而佩戴之,结果疟疾痊愈,于是撰写了《虎荟》一书。书中记载不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