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小说

古今小说

四十卷。明冯梦龙(1574-1646)编撰。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香月居顾曲散人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崇祯年间贡生,曾任寿宁知县。清军南下渡江时,力主抗清,后南明军队节节失利,江浙不守,冯梦龙以忧愤卒。一生著作甚丰,在诗文、小说、戏曲、民间文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但毕生大部分精力是用于编辑、整理、介绍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方面,对晚明通俗文学发展有重要贡献。有选编的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笔记小说《古今谈概》、《情史》;散曲集《太霞新奏》;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双雄记》、《万事足》两种传奇,并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等人戏曲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另有《七乐斋稿》、《笑府》、《春秋衡库》等。《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三言”,是能代表冯梦龙通俗文学成就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原拟编撰三部话本、拟话本集,名为《新刻古今小说》,故第一辑出版时题为《古今小说一刻》。后《古今小说一刻》增补再版,书名改为《喻世明言》,而嗣后出版的两部也取名为《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后世将其共称“三言”。《古今小说》四十卷,有的是宋元话本的旧篇,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有的则基本可认定是明代的新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滕大尹鬼断家私》、《杨八老越国奇逢》、《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冯梦龙在编纂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文学观念、艺术要求和思想倾向,对宋元话本进行了严格的选择取舍。《宝文堂书目》著录的话本,有不少没有被选入。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序里称:冯氏所选剩余的旧话本已好比“沟中断芜,略不足陈”,可见精华篇章已尽被冯氏选入了“三言”。对于宋元话本旧篇,冯梦龙改订了题目,每篇都拟成七言或八言的整齐篇题,从人物和事件上对故事内容进行醒目概括。各自独立的前后两篇,又按照章回小说回目样式,设计成两两对偶的题目,如《羊角哀舍命全交》(卷七)对《吴保安弃家赎友》(卷八);《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卷二十五)对《沈小宫一鸟害七命》(卷二十六)。在正文叙述中,删去了一些原话本说话人的口头文学术语,改成适合阅读的书面文学语言形式,增补了一些小故事作为“头回”(入话)。有些采用旧本而改写幅度较大的,已经等于创作了,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据《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写而成,从主题到情节均已全非旧貌。至于冯梦龙自己的拟作,编入集中的也不在少数,只是今日已无法具体辨别。不属于宋元旧本的一些明代拟作,可能有些是出于冯氏手笔。明代拟作的题材或根据民间唱本,或采自民间流传的故事,也有的是根据历史轶闻或唐传奇的故事改写。总的来看,《古今小说》中描写婚姻、爱情主题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或描写青年男女冲出家庭樊笼、对抗封建等级观念,自己寻找爱情(《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张舜美灯霄得丽女》);或写婚姻家庭遭受外来破坏的悲剧(《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或写封建等级观念和攀附权贵欲望支配之下的负心背叛(《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从各种角度曲折地表达了市民阶级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美满的愿望。有些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时代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严嵩父子对沈家的迫害。也描写了一些反抗者形象,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的闻淑女。该书描绘生活情景生动逼真,刻画人物具体鲜明,情节结构细密完整,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重要选集之一,在明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也有大量的封建道德说教、因果轮回的迷信观念,以及庸俗的色情描写等消极倾向。原书为明天许斋刊本,因清代将“三言”列为禁书,书焚版毁,中国无传。日本尊经阁和日本内阁文库各藏有天许斋刊本,少数文字间有异同。1947年商务印书馆据摄归的日本内阁文库天许斋本照片排印,缺磨页处据日本尊经阁本校订补足。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许政扬校注本,少数文字有删节。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冯梦龙全集》,其中《古今小说》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天许斋刊本影印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据天许斋本排印全本,题《足本喻世明言》。

猜你喜欢

  • 迎霭笔记

    二卷。清代程鸿诏(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载了作者游历鄂、蜀的见闻,还记述了有关诗话、药方等方面的内容,较为杂乱。其中药方很多是摘自清代学者陆以《冷庐杂识》一书中,另外此书中还有一些考证与考据,有较大参

  • 王恭毅驳稿

    二卷。明王概(生卒年不详)撰。高铨编。王概,字同节,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明正统壬戌年(1442)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恭毅。王概曾为大理寺卿,在参与审判定案的过程中,他平反了许多错案。《王恭毅驳

  • 高僧传

    十四卷。梁代释慧皎(497-554)撰。慧皎,俗姓氏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他博通内外学。对佛教经律尤有研究。住会稽嘉祥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每当春夏则讲说弘法,秋冬则专心著述。他还曾住

  • 敦煌石室遗书

    十二种,十二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汇辑敦煌石室所出,而中土已佚之古籍,共十二种:《尚书顾命》、《沙州志》、《西州志》、《五天竺国志》、《温泉铭》、《沙州文录》、《别本心经》、《

  • 箴膏肓评

    一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东汉何休《春秋左氏膏肓》十卷,又有服虔《膏肓释疴》十卷。郑玄著有《箴膏肓》对何休进行驳难。今服郑之书已佚。郑玄《箴膏肓》尚存二十余条,传

  • 郑长者

    见《郑长者书》。

  • 西使记地理考证

    一卷。清丁谦(1843-1919)撰。丁谦,近代地理学家,字益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末举人,曾任象山县教谕,撰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元初,常德奉使西觐。《西使记》即记常德游历经过,作者为山西

  • 南充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袁凤孙修,陈榕等纂。袁凤孙,嘉庆十八年(1813)任南充县知县。明嘉靖年间,豫章刘侯、石溪韩司马同声相应,毅然秉笔修志,然其本今已不存。嘉庆十八年,袁凤孙掌南充后,为修志乘,广为搜集,

  • 大乘三论略章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大乘三论略章》旧题名为胡嘉祥法师导义之要,共十六章。第一章二谛义,第二章二智义,第三章般若意,第四章真应义,第五章涅槃佛义,第六章佛性义,第七

  • 感怀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