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禅藻集

古今禅藻集

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均嘉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性通,字蕴辉,应天(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八卷,所收录都是释家子弟之作,而不完全有关于佛理,所谓“禅藻”即是僧诗。集中所载上起晋友遁,下至性通所自作。以朝代编次,每代之中又自分诸体。中间如宋之惠休,唐之无本,后来都入了仕途,与宋之道潜,老而遭祸,官勤归俗者不同。该书将这些人所作一概收之,未免泛滥。又宋倚松老人饶节,后为僧,名如璧,陆游《老学庵笔记》称为南渡诗僧之冠,该书对其诗却漏而未载。至宝月《行路难》,钟嵘《诗品》明言非其所作,而该书仍收录。总之,该书对许多收录诗,都未免疏于考订。其他如卷一之末,独附赞铭诔赋。盖以六朝篇幅无多,借以充数成卷而已。是集收取过繁,且疏于考订,致使集中良芜杂陈。不过它收诗范围跨上下千年,网罗颇富,较之唐僧《宏秀集》惟取一朝,宋《九僧诗》但备数家者,则较为完备。为研究历代佛家子弟之诗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集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魏正始石经残字

    二卷(影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海宁陈乃乾影印,其旧本从罗振玉处借得。书首录王广庆《洛阳先后出土正始三体石经记》一文,历述三体石经先后出土的经过,颇为详备。次录王国维手札一份,论述石经《尚书》首

  • 诗学质疑

    不分卷。廖平撰。廖平有《易说》已著录。此书与《诗纬新解》、《诗纬搜遗》同为廖氏治诗之作,并有一贯之旨。以往论诗者多以为三百篇无义例可言,以至于十五国风之排列顺序也无定规。廖平独以为诗之次序断非随意连属

  • 新学伪经考

    十四卷。近人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工部主事。组织领导了爱国维新运动,失败后

  • 方斋补庄

    清方正瑗(生卒年不详)撰。正瑗字引除,号方斋,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至陕西潼商道。著有《方斋小言》、《关西讲堂客问》。“补庄”即为补正《庄子》之意。正瑗认为《庄子》一书

  • 程氏说文广义

    十二卷。清程德洽(1712-1750)撰。德洽字学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署名虽与王夫之《说文广义》同,但其体例则有所不同。卷第因宋李焘《说文五音韵谱》,以始东终甲为次,非许书始一终亥之旧,与王

  • 书经札记

    无卷数。清顾昺(详见《周易钞》)撰。《书经札记》一书取明陈第《尚书疏衍》之说,认为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非为伪书。冠以古文今文辨,对诸家考证予以反驳,而以《大禹谟》、《咸有一德》诸篇中某些文句较为古

  • 周易感义

    无卷数。此书为未刻稿本,其中多朱墨涂乙。关于撰人姓名,墨笔题为“东海衲民岳岚墨山氏述”,盖撰人自书。朱笔题为“江西兵宪岳虞峦衡山氏述”,这是其同里鲁钊所书。据《太学题名碑》记载,岳虞峦,南直隶武进(今

  • 易经浅说

    八卷。明陈琛(1477-1545)撰。琛字思献,号紫峰,福建晋江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后辞官归乡终养。嘉靖中起授贵州提学佥事,不赴;再起江西提学佥事,也没有去上任。事迹附

  • 汉魏音

    四卷。清洪亮吉撰。洪氏生平见“比雅”。洪氏与孔氏同时。《汉魏音》刺取汉魏诸儒传注中音读之字,凡数千百条,以《说文》旧部类聚区分之;并以《说文》所无者附见于后。《说文》所有,后讹为他字者,注云某字本某字

  • 通鉴博论

    三卷,明宁王朱权(1378-1448)撰。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于洪武二十四年(1331年)封于大宁,后来又改封到南昌。朱权年轻时颇为骄恣,到晚年深自韬晦,对释老之学尤为精通,在戏曲、历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