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林泉高致集》。
二卷。明刘基(1311-1375)撰。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省)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便弃官归乡隐居。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于是刘基回
一卷。清汪灏(约1700年前后在世)撰。汪灏,字文漪,一字天泉,山东临清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至贵州巡抚。处事明决,为部下尊崇。以督修河工积劳成疾而死
见《周易参同契》。
六十六种,八百一十四卷。清刘承干(1882-1963)编。刘承干字贞一,号翰怡,浙江上虞人。官吏部郎中,藏书家,著作有《海东金石苑》、《京师坊巷志考证》等。丛书收湖州一郡先贤著述六十六种,按四部分类,
二卷。宋王应麟(详见《郑氏周易注》撰。是编集录六经中有关天文的文字并加以解说。以《易》《书》《诗》所载为上卷,《周礼》《礼记》《春秋》所载为下卷。除六经中星象外,凡阴阳五行风雨以及卦义,皆汇集其中。解
① 七十卷。宋晁补之(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为太学正,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佐郎。章淳
二卷。刘昌宗(时代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颜氏家训》尝称刘昌宗,则刘氏盖齐梁间人。《隋书·经籍志》载刘氏《礼音》三卷,《唐志》不著录,陆德明《经典释文》引述刘氏音甚多,则唐尚有其书,《唐志》失载,今
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明姚广孝(1335-1418)撰。姚广孝幼名天禧,本医家子弟。江苏苏州人。元至正年间出家为僧,法号道衍。晚年自称逃虚老人,又称懒阁翁、独庵老人。入明后永乐帝赐名广孝,字斯道,
五卷,清杨琪光撰。杨琪光,字子琳,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官道员,杨琪光师法归方,意在读史以练文笔,但间或也有笃论,他将读《史记》心得。写成《寄庐读〈史记〉臆说》一书,他主张持论公允,对人、事给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