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镜
五十四卷。明陆时雍撰。陆时雍生平详见《古诗镜》条。此为唐诗选本。凡五十四卷。与《古诗镜》(已著录)合刊。前有《总论》一篇,阐述其“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的宗旨。全书以年代先后为序,分为初唐诗八卷,盛唐诗二十卷、中唐诗二十卷,晚唐诗六卷。每期之下,以诗人排列;每人之下,又以诗体编次。凡各种诗体,均悉入之。并附有作家小传、及点评。被认为“采摭精审、评释详核”,在明未诸选本中,实为“善本”。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
五十四卷。明陆时雍撰。陆时雍生平详见《古诗镜》条。此为唐诗选本。凡五十四卷。与《古诗镜》(已著录)合刊。前有《总论》一篇,阐述其“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的宗旨。全书以年代先后为序,分为初唐诗八卷,盛唐诗二十卷、中唐诗二十卷,晚唐诗六卷。每期之下,以诗人排列;每人之下,又以诗体编次。凡各种诗体,均悉入之。并附有作家小传、及点评。被认为“采摭精审、评释详核”,在明未诸选本中,实为“善本”。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
一卷。大学原本读法 一卷。清王又朴撰。首有自序,不称古本而称原本,以无今本可为配偶。说略一卷,全录《大学》原文,次列朱子以下各改本,及丰坊伪本之异同。其自为说,则以知行分配,格物属知,诚意属行,循文敷
一卷。清邹伯奇撰。伯奇(1819-1869)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属广东)人,诸生,尚著《读段氏注说文札记》等。是编自为文自为注,乃专补《小尔雅》“度”、“量”、“衡”诸篇之作。《小尔雅》此三篇之
六册。赵僎(生平不详)撰。僎明代南直海(今江苏东海)人。赵《自序》云:“言《礼记》之作,本于人心之思。《曲礼》曰:‘毋不敬’,即缀之曰‘俨若思’,思其敬之象;而《礼》之精乎三千三百,一敬也,一思也。不
一卷。清法若真(1613-1696)自撰,法辉祖续编。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又号黄山,山东胶州人,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任编修,典福建乡试,福建参政、安徽按察使等官。工书画,著有《黄山诗留》。此
二卷。旧题青城山人张太素(生卒年不详)撰,刘伯详(生卒年不详)注。张太素,大约唐代人(一说明人,不确),生平事迹不详,传为仙人。刘伯详,明代医官,事迹不详。此书又名《家传太素脉秘诀》,简称《太素脉诀》
十二卷。明张铨(?-1621)撰。铨字宇衡,明沁水(今属河南)人。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辽东。著有《国史纪闻》。此书以年月系事,有纲有目。起自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濠州,讫于武宗正德
二卷。明李当泰(生卒年不详)撰。当泰字元祉,泗州(今安徽泗县)人。万历丁未(1607年),殷城黄吉士督学江南,命当泰合张位《问奇集》、焦竑《字学》二书,纂为一编,遂成此书。首为六书大略,终以俗用杂字,
十五卷。清冯桂芬(1809-1874)撰。桂芬字獧甫,又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属江苏)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入李鸿章幕府。通经史、小学、曾校宋本《说文韵谱》行世,另著有《说
十四卷。近代陈衍撰。陈氏生平著述,参见《说文举例》。是书为陈氏董理《说文》之作。其自序谓:“有清二百余年,汉学昌明,人以不识字为耻,治《说文》者家数林立,若段若桂若朱若王若苗,其尤著者,宜乎明辨以析如
六卷。清宋世荦撰。世荦字卣勋,号确山,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曾任知县。是书于郑(玄)注略例不甚明了,疏证异字亦不周密,但也颇有高明之处。如:“《乐师》故书‘燕’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