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鉴录

四鉴录

十六卷,清尹会一撰。尹会一字元孚,号健余,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人。雍正年间进士。曾任襄阳府知府之职,有惠政;官至吏部侍郎,为学务在力行,于古今人学术纯驳,审择之而未尝攻斥。著有《君鉴》、《臣鉴》、《士鉴》、《女鉴》、《增订洛学篇》、《小学纂注》、《近思录集解》、《抚豫条教》、《诗文集》、《从宜录》、《读书笔记及语录》、《讲习录》、《吕语择粹》、《尹氏家谱》、《贤母年谱》。《四鉴录》成于乾隆十三年,当时尹会一任少宰。作者认为“立治者君,辅治者臣,受治而从风者士与女”,因此录《通鉴纲目》,提事之事,以类相从,期于多识畜德;每条之后又多加案语,期于指明肯綮。此书即《君鉴》、《臣鉴》、《女鉴》、《士鉴》的合著,每鉴各四卷,依次为立政、用人、纳谏、儆戒;器识、谏诤、敬事、立身;懿德、贞德、贤明、节烈;师儒、俊杰、隐逸、卓行。作者在书中恳恳款款,多言人所不能言,诚能尽臣职。此书有清畿辅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东溪蔓语

    一卷。明曹煜(生卒年不详)撰。曹煜,浮染(今江西景德镇)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其仕履不详。他在书中自言曾为县令。此书皆为讲学之语,持论比较淳正,然多抄撮程颢、程颐之言。又以乡曲之私情,过于推

  • 离骚经章句义疏

    一卷。清张象津(生卒年不详)撰。张象津,字汉渡,号莪石,另号雪岚,济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官济南学正。卷首为张象津自序。先录朱熹小序,再疏《离骚》正文。全诗分为十九节,三大段,第一段止“

  • 说略

    三十卷。明顾起元(1565-1628)撰。顾起元字太初,一作璘初。江宁(今南京)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蛰庵日录》四卷,《客座赘语》十卷,《金陵古金石考》等,与此

  • 吴江县续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金福曾等修,熊其英等纂。金福曾,字苕人,浙江秀水人,附生,同治十三年知吴江县事。吴江之地,自雍正四年(1726),始析分为震泽县,乾隆十一年(1746),邑人沈彤始分修吴江、震泽二志

  • 画壁遗稿

    一卷。清范承谟(1624-1676)撰。承谟,字觐公,号螺山,汉军镶黄旗(一作奉天辽阳)人。顺治八年(1651)更定八旗汉军考试之列,中试举人。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官至福建总督。耿精忠

  • 史品赤函

    四卷。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号芝台,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性好学,喜著书立说。著有《系辞》、《易经颂》、《重订古周礼》、《四书考》、《古文奇赏》等。生卒年及事迹详见《系辞十篇书》条。所编《史品

  • 存悔斋集

    三十六卷。清刘凤诰(?-1830)撰。刘凤诰,江西萍乡人,字丞牧,号金门,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编修,后特擢侍读学士。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因罪戍伊犁,获释后授编修。以病回籍,卒于家中。刘凤诰科

  • 论语稽求篇

    七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字大可,一字齐于,号初晴,又号西河,清经学家、文学家,浙江萧山人。曾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纂修官。学识渊博,贯通群经。其治经重在以经解经,而不自立己说,以此

  • 少广正负术

    内篇三卷外篇三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孔广森字众仲,号撝约,又号轩,曲阜人。他是孔继涵侄子,曾师从戴震。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官翰林,在内府得见王孝通《缉古算法》,秦九韶《数书九

  • 孙恺阳先生殉城论

    一卷。明蔡鼎(生卒年不详)撰。鼎撰有《孙高阳前后督师略》,该书即前书之续,专记孙高阳阖家殉难之事,所叙简略。现有《荆驼逸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