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草堂诗钞
四卷。《诗余》二卷。《词余》一卷。清顾夔(约1841前后在世)撰。顾夔初名恒,字荃士,号卿裳。生卒里贯均不详。道光六年(182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山西灵和县知县。其诗文风清雅。此集共诗四卷。卷一收诗一百一十九首,卷二收诗一百二十一首,卷三收诗七十二首,卷四收诗九十七首,共存诗四百零九首。《诗余》二卷,卷上八十二阕,卷下一百一十六阕。《词余》一卷。有光绪十四年刻本。
四卷。《诗余》二卷。《词余》一卷。清顾夔(约1841前后在世)撰。顾夔初名恒,字荃士,号卿裳。生卒里贯均不详。道光六年(182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山西灵和县知县。其诗文风清雅。此集共诗四卷。卷一收诗一百一十九首,卷二收诗一百二十一首,卷三收诗七十二首,卷四收诗九十七首,共存诗四百零九首。《诗余》二卷,卷上八十二阕,卷下一百一十六阕。《词余》一卷。有光绪十四年刻本。
十六卷。明许应元(1506-1565)撰。许应元,字子春,号茗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山东泰安知州,征授邢部员外郎,历郎中,出为夔州(治今四川奉节)知州,迁四川按察副使
一卷。明方孝孺(1357-1402)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宁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宋濂弟子,以文章、理学著名。建文中,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燕王篡位后,以不肯起草登极诏书被杀,凡
二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何桂珍(1817-1855)撰。何桂珍字丹畦。云南师宗人。道光年进士。官编修,数抗疏言军事得失。咸丰间出为徽宁池太广道。同治间谥文贞。此集前有方宗诚校刊《何文贞公遗书序》
①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据《隋志》,纬书类有《孝经钩命决》、《孝经援神契》、《孝经内事》三种,复引七录有《孝经杂纬》、《元命包》、《古秘援》等十二种。黄氏辑本以《孝经钩命决》、《孝经援
五卷。不著撰人。本书前载一《序》说:“予尝留意词曲,间有文鄙句俗,甚伤风雅,使人厌观而恶听,暇日逐一检阅,删繁去冗,存其脍炙人口者四百余章,小令五百余阕,题曰《盛世新声》。”为编者自序。序后题正德十二
三卷。清钱大昕(1728-1804)撰。此书是作者的札记,历十六年始成,主要内容为版本、金石考证及讲学等内容。卷一为所见古书,主要论述考订所见书籍之版本、卷数、内容等,涉及经史内容较多。卷二为所见金石
卷首九卷。正编三百五十二卷、续编三十六卷、附编十二卷。清桂庆等奉敕撰。卷首有清仁宗序、庆桂等恭进剿平三省邪匪方略表文,此外有清高宗御制诗三卷、仁宗御制诗六卷。是书汇集自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四年有关镇压三省
二卷。明陆深(生卒年不详)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1522一1566)间,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善文章,热心史学。著述繁富,有《南巡日录》、《北还记》、《淮封日记
二卷。明谢文洊撰。文洊字约斋,号程山,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对张载之学颇有发明,力倡“主敬”、“躬行”之说。书中随文讲解,旁采诸儒之说,并以己见相参,行文类似语录体。书末附《西铭
一卷。杨守敬撰。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湖北宜都人,目录类《日本访书志》条有详述。《玉烛宝典》在国内久佚,杨守敬访书日本,始有刊本流行。此札记为校刻时所记疑似之处,本拟附刊本而行,因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