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私笺

夏小正私笺

一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直隶冀州知府。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推行新式教育。曾师曾国藩,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并为严复所译的《天演论》、《原富》作序,提倡西学。为晚期桐城派中影响最大、造诣最高的作家,对经学、诗赋、训诂、考据无不精通,兼思想开放,新旧并包,著文注意时势的变化。著有诗文集《东游丛录》、《诗说》等,后人辑有《桐城吴先生全书》。此书作于光绪八年(1882),小序略云:“新城王树楠,以所说《小正》见示。余以《小正》,古书之廑仅存者,《大戴》所集录者,汉初大师之说。其文与公羊、谷梁氏《春秋》、毛氏《诗》相上下,未可以浅陋说也。因条记所见于王书中,既以归王,因录存此册;王说之当者,亦附录之。”是知吴氏之笺《小正》,由于王书而发。因其录存一己之所见,故以《私笺》名之。考其书,于经传义理,多有发挥。有怀疑经文者,如“莠幽”二字,疑为后人所加,谓“《诗》‘四月莠葽’,《笺》云‘《小正》四月,“王萯莠葽”,其是乎?’此疑《诗》之‘萯’为《小正》之‘萯’也。若此经文有‘莠幽’之文,郑君何用致疑耶?洪震煊谓《诗笺》莠葽连文,非是。”有纠正各家训释者,如蓄兰为沐浴也,谓“臧琳云‘当依《荆楚岁时记》,引作蓄药以蠲除毒气’,而《初学记》引《荆楚岁时记》云:‘是日竞果杂药,《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据此则此月蓄药,为《小正》文,以蠲除毒气,则《荆楚岁时记》之文也。或者蓄药,即蓄兰之驳文与”。亦有以诸家训释为是者,如七月参中则旦,谓“孔广森云:‘唐一行推《小正》躔宿,以八月参中则旦为失,盖本七月经文,写者误在下章之末’,案孔移参中则旦于七月,是也”。是书名曰笺,应将经传标明,然其连混而述,不加区分,于体例不合。是书作于光绪八年(1882),有《桐城吴先生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廉石居藏书记

    内编一卷。外编一卷。清孙星衍撰,陈宗彝编。此为陈氏整理孙氏之解题遗稿,依《孙氏祠堂书目》的顺序排列编定,故有内外编区别。有《木犀轩丛书》本、《式训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书经考略

    一卷。清张眉大撰。张眉大字紫雨,湖南湘乡人,官至广东儋州知州。此书多引前人成说,偶尔也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条下间有其子张楙和张栩桐的按语。张眉大论及古文,则采阎若璩、惠栋之说,但他又认为,古文虽伪,也

  • 东莞学案

    无卷数。清代吴鼎撰。吴鼎见《十家易象集说》条。此书是维护陆王学说并与《学部通辨》的作者王建论辨的一部著述,因陈建是东莞人,所以此书叫《东莞学案》,全书共分十三部分,条列陈建之说,一一加以诘难,如第三部

  • 春秋董氏学

    八卷。清康有为(详见《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撰。作者认为《春秋》一书专为改制而作;《春秋》改制,在义而不在事与文;《春秋》之义,在口说而不在经文;《公羊》家详素王改制之义;《春秋繁露》得孔子立制之本;文

  • 平回志

    八卷。杨毓秀撰。杨毓秀,字子坚,诸生,终身不仕。师从龚九曾、王螺州二人同学,龚、王与左宗棠过从甚密,左宗棠与二人时有书信往还谘商。杨毓秀遂据三人往来书牍,访求事实,撰为《平定陕西回匪志》二卷、《平定甘

  • 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

    卷首九卷。正编三百五十二卷、续编三十六卷、附编十二卷。清桂庆等奉敕撰。卷首有清仁宗序、庆桂等恭进剿平三省邪匪方略表文,此外有清高宗御制诗三卷、仁宗御制诗六卷。是书汇集自嘉庆元年至嘉庆十四年有关镇压三省

  • 山居清赏

    二十八卷。明程荣(生卒年不详)撰。程荣字伯人,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南方草木状、禽虫述等十五种,其中除茶谱一种为程荣所自撰外,其余均为采摭他人之作,且很少考证。此书为农圃之书,有一定

  • 左粹类纂

    十二卷。明施仁(生卒年不详)撰。施仁字宏济。嘉靖戌子举人。本书将《左传》中所记之事,分门编辑。共分十五门,成为一本类事之书。

  • 正字通

    十二卷。明张自烈(1564-1650)撰。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宜春(今属江西)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入清累征不就,晚年卜居庐山。博学洽闻,著作尚有《四书大全辨》、《诸家辨》、《古今文辨》等十余种,

  • 新郑出土古器图志

    初编一卷 续编一卷 附编一卷。蒋鸿元编著。蒋鸿元,字寿芝,曾任第十四师正军法官。时其师长靳云鹗适驻军洛、郑之交,蒋受命编撰是书。新郑古器为近世公家发掘古物之开端。其事始发现于新郑县南门外邑绅李锐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