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子华子

子华子

二卷。旧本题晋人程本(约前380一前320)撰。关于程本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为简略。据《吕氏春秋·贵生篇》记载:“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厘,曰两臂重于天下,身又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远,今所争轻于韩又远,奈何愁身伤生以忧之?”又《庄子·则阳》篇称:“魏与田侯午约,田侯背之,犀首请伐齐,华子闻而丑之,惠施乃见戴晋人。”据此可见,大约子华子与韩昭侯、魏惠王同时人,先秦时代有《子华子》这部著作。及至汉代,班固作《汉书》,刘向校订诸书,咸有序文,而此文独不类,可知汉代该书已亡佚。及至南宋,《子华子》刊版于会稽,晁公武以其多用字,指为元丰后举子所作。近人顾颉刚在《诸子辨》中列举四条证据,推断其为伪书。这四条证据为:书中有“秦襄公方启西戎,子华子观政于秦”;又稽庄周所载子华子事,云“见韩昭侯”,二者前后相差二百余年,不可信一。《孔子家语》言:“孔子遭齐程子于郯。”而今书《子华子》自谓:“程之宋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国并于温”。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内当为畿内小国。温者,晋邑小国,两地相隔远迩,亦在可疑二。后序称子华子为鬼谷子师;鬼谷,战国时纵横家,而今书反类道家之言,其不可知三。刘向校订古籍,该书不在此列,不可知四。清人在修《四库全书》时,也认为《子华子》一书“出自近世能言之流,实为公论”。此书虽为伪书,但由于其“文虽稍涉曼衍,而纵横博辩,有致理文彩,堪称伪书中之上品。这对于研究古代伪书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子华子》现存的版本很多,主要有: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子汇本,明刊十行本及八行本。《墨海金壶》本,《珍丛别录》本,近人刊《二十二子》本,明嘉靖刊《五子》本,《道藏》本,《子书百种》本,明弘治丙辰杨一清校刊《五子》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韦弦佩

    无卷数。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撰。屠本畯,字田叔,浙江鄞县(今浙江鄞县)人。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典簿、辰州知府等职,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著有《野菜笺》、《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闽中海错疏》等书

  • 论语郑氏注残卷

    此卷自《述而》“子曰富而可求也”起,至《乡党》篇末止。前二行有残缺,《泰伯》、《子罕》、《乡党》三篇皆首尾完整。卷末有“维龙纪二年二月敦煌县”十字。其篇次则《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与

  • 鼓掌绝尘

    四集四十回。题“古吴金木散人编”,其真实姓氏不知。孙楷第据临海逸叟叙推断:“刻书者为书林龚某,撰小说者为吴某,当亦选家者流。”该书为小说集,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演一篇故事,共四篇。每集又分十

  • 周易会缉

    无卷数。清吴映撰。吴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的根本宗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折衷于《蒙引》、《存疑》诸书。其持论也很平实,但取材太少,用意太拘,尚未能深研精奥。《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历代相臣传

    一百六十八卷。明魏显国撰。显国字汝忠,南昌(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隆庆元年(1567)举人。除该书外,尚有《儒林全传》、《历代守令传》、《元相臣传》。《历代相臣传》一书主要记历代宰相事迹,书中材料大

  • 莆阳科第录

    二卷。明吴爵编。爵,湖南宁乡人。生卒不详。嘉靖中官福建兴化府训导。该书是其任是官时所作,主要录兴化一郡科第诸人的事迹,自洪武三年(1370)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书中详载诸人爵里情况,对研究明代

  • 宋史存

    二卷。明文德翼撰。德翼字用昭,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崇祯七年(1627年)进士,官嘉兴府推官,正直廉明,著有《读庄小言》、《雅似堂文集》等书。《宋史存》由《宋史》列传删润而成,始于宗泽,终于文天祥

  • 黄梅县志

    ①九卷,清徐昱修,萧蕴枢纂。徐昱,永平人,拔贡,官黄梅知县。萧蕴枢,湖北孝感人,官学谕。明以前志乘失考,万历十一年(1583)曾维伦修,已无传本。清顺治十五年(1678),徐昱知县事十七年,延萧蕴枢修

  • 红杏轩诗钞

    十六卷。清宋世犖(约1800年前后在世)撰。宋世犖,字卣勋,号确山,浙江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翰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至教习、陕西扶风知县。著有《红杏轩诗钞》、《确山骈体文》、《周礼故书疏证》

  •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