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宁洋县志

宁洋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董钟骥修,陈天枢纂。董钟骥,同治年间,任宁洋县知县。陈天枢,举人。考宁洋县志,创修于明。其后又先后三修。咸丰三年(1853),邑志旧板毁于兵乱,所剩仅残编断简,迄无完书。董钟骥任县令后,偶得邑人廖氏所纂志乘稿一部,喜其体简而有要,遂动修志之心。设局于双洋书院,延陈天枢主其事,历数月而成此书。同治十三年(1874)修,光绪元年(1875)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跋、舆图、凡例、目录、纂修姓氏;卷二,舆地志:肇建、疆域、形胜、分野、山川、里社、物产、风俗(附岁时);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附公馆、铺舍)、弁署(附兵房)、学校(附田)、坛亩、街市、桥渡、亭塔、楼阁、恤政;卷四,赋役志:户口、土田、赋役、盐课。卷五,官师志:职员、各官、名宦;卷六,秩礼志:典礼、文庙、坛庙、名祠;卷七,武备志:民兵、驻防、教场、关隘;卷八,选举志:科目、贡生、荐辟、应例、封赠、掾阶、中官、乡宾、老农;卷九,人物志:乡贤、列传、乡善、贞烈、流寓、寿者、五世同堂。卷十,艺文志(上):碑记、传文、策议;卷十一,艺文志(下):旧序、诗赋;卷十二,杂事志:寺观、仙释、祥异、兵乱。兹篇搜采宏富。补旧志之漏处甚多。如旧志于户口、盐法之始末源流阙略,今则详明之,实有益于后人参考。体例方面改旧志之误处亦不少。如弁署旧置于学校之后,今则在公署之间。中官旧载杂记,今则放在选举门下。又旧志人物、选举合而为一,今则分门别立,殊有见识。综观全书,体例完备,纲举目张,文字流畅。实为可读之作。此志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钟干丞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知言

    六卷,附录一卷。宋胡宏(见《皇王大纪》条)撰。是书为论学之语,随笔所记,屡经改订而成。吕祖谦称此书胜于《正蒙》。然宏之学说本承其父——胡安国。安国之学虽出于杨时,而又兼出于东林常总。总尝谓,本言之性不

  • 赵注孙子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 老云斋诗删

    十卷。清沈不负(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沈不负,字集九,另一字次山,另说号次山,晚号束乐,浙江平湖人,生卒年不详。康熙时诸生,工诗,据陆奎勋序称,此集为沈不负亲手删定,约为其诗十之有五而已。按年编例

  • 邬氏丛书

    十种,十二卷。邬庆时编。邬庆时字伯健,广东番禺人,毕业于两广方言学堂,曾教授于广东时敏学堂。是书汇集其祖父邬启祚、其父邬宝珍、叔父邬宝理、兄邬以谦及邬庆时本人著作。另有版本名《邬氏初集》者收书及著者略

  • 春秋规过考信

    三卷。清陈熙晋(1791-1851)撰。熙晋一名津,字析木,号西桥,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优贡生,以教习、知县累官宜昌知府。治《左氏春秋》。他认为杜预解经,锐于立言,疏于稽古,父子并仕显要,身为司马氏

  • 春秋国都爵姓考

    一卷。补一卷。清陈鹏撰,曾钊补。陈鹏字鹿苹,嘉善(今浙江嘉善)人。曾钊字勉士,南海(今广东南海)人。清代学者顾栋高《春秋爵姓存灭表》分国按年编排,将有爵无姓者也杂载于其中,难于检索。陈鹏将春秋一百二十

  • 罗江东外纪

    三卷。清闵元衢撰。闵元衢字康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号欧余生。生卒年不详。罗江东,即罗隐,唐末五代时人,自号江东生,有当世诗名,却终身不第。闵元衢自以终身不第,有似罗隐,遂作此书,盖一时寓意之作。

  • 知不足斋丛书

    三十集,二百零七种,八百二十三卷。清鲍廷博(1728-1814)编辑。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饮,安徽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武林(今杭州)桐乡之邬镇。诸生出身,性耽文史,家中藏书极富,筑室储书。乾隆中四

  • 现果随录

    一卷。清朝僧戒显(生卒年不详)撰。戒显字悔堂,顺治年间杭州灵隐寺僧人。《现果随录》以阐述佛教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择取有关人和事编成此书九九,凡八十一则。每则叙事之后,必有论断。分清善恶之别。以此,劝人

  • 救事教益

    一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清光绪年间,李鸿章掌权,李提摩太进谒,论及民教不安事。李鸿章问教会究竟有何益于世。李提摩太乃择各国国计民生之大事,以及教之本末异同,摄取大旨,汇成是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