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高宗御书石经

宋高宗御书石经

(石刻本)宋高宗(赵构)御书,间或有宪圣皇后续书。经数为《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还有《经解》五篇。始刻于绍兴五年(1135),毕工於淳熙四年(1177)。据《玉海》,绍兴五年九月,赐汪应辰以下御书石刻《中庸》篇,廷试毕赐御书。从此开始,十三年,赐陈诚之《尚书·周官》;十八年六月,高宗又御书《儒行》篇,赐进士王佐等;二十一年五月,赐赵达等《大学》;二十四年赐张孝祥等《皋陶谟》;二十七年赐王十明等《学记》;三十年四月,赐梁克家等《经解》篇。十三年二月,内出御书《左氏春秋》,宣示馆职少监秦熺以下作诗以进;六月,内出御书《周易》;九月,高宗对辅臣说,学写字不如便写经书,这样不仅可以写字,还可以不忘经书。随即委托临安府张澂刊刻《尚书》,颁诸州学。十四年正月,出御书《尚书》;十月出御书《毛诗》;十六年五月,出御书《春秋左传》:皆就本省宣示馆职,作诗以进。高宗又书写了《论语》、《孟子》,皆刊立于太学。淳熙四年(1177)五月,赵磻老奏,阁将就绪。其石经,《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子》之外,尚有御书《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不在太学石经之数。今搜访旧本,重行摹勒,以补礼经之缺,从之。经石立临安太学府首善阁及大成殿后三礼堂的廊庑上。淳熙四年,置光尧石经之阁下。元至元年,西僧杨琏真加欲取石经为浮屠基,申屠致远力拒乃止,经石竟亦散落。后太学改为西湖书院,又改为仁和学,岁月久了就零落了。宣德元年置大成殿后及两庑,天顺四年,移至城隅贡院的仁和学。正德十三年,宋廷佐移至府学棂星门两边,并在上面盖了周廊。崇祯末年,周廊塌坏,又嵌入壁中。当时所刻石数,《玉海》以后诸书皆不记载,今残存的有八十六碑。而《杭州府志》引《武林石刻记》云,《春秋》三十二碑,《尚书》六碑,《周易》二碑,《诗经》十碑,《论语》七碑,《孟子》十一碑,《中庸》一碑。所载的《春秋》、《尚书》之数与今不同。又引宣德年杨一清记云,《周易》二碑,《尚书》七碑,《诗经》十碑,《春秋》四十八碑,《孟子》《论语》《中庸》十九碑。今《左传》亡佚了十六碑,《尚书》亡佚一碑。不过这些碑刻在宣德年间已有亡佚,反不如今天保存得多。今存八十六碑之外,不知究竟亡佚了多少。所可考者,《周易》每碑四列,每列五十六行,每行十七字。《尚书》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二行,每行二十七字。《诗经》每碑四层,每层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六字。《春秋左传》每碑四列,每列四十五行,每行二十八字。《论语》每碑四列,每列二七行,每行二十六字。《孟子》每碑四列,每列二十八行,每行二十六字或十七字、十五字。《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礼记》是楷书书写,《论语》、《孟子》则是行书书写。

猜你喜欢

  •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四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又字公约,别署鸿都百炼生,室名抱残守缺斋。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早年在河南、山东参与督治黄河。光绪十九年(1893)以知府任用。后弃官经商,曾建议借

  • 暗然堂类纂

    六卷。明潘士藻(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御史,南京吏部主事等。著有《暗然堂类纂》六卷,《洗心斋读易述》等。《暗然堂类纂》一书是依作者所见

  • 春秋本义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

  • 云左山房诗钞

    八卷。《诗余》一卷。清林则徐(1785-1850)撰。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官两广总督。曾与龚自珍、魏源等同倡经世之学。是***战争时禁烟派代表人

  • 医经溯洄集

    一卷。元末明初王履(1332-1391)撰。王履字安道,号奇叟,别号抱独老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官泰府良医正。少年学医于朱震亨,尽得其传。《古今医统》称其“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

  • 缙云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尹希伊、徐伟纂。汤成烈,道光年间任缙云县候补知县。此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舆地志,目为沿革、疆域、坊署、乡都、山川。营建志,目为公

  • 张小山小令

    二卷。元张可久(1270?-1348?)撰。可久字仲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待考。尝仕为路史,转首领官。亦官桐庐典史。工散曲。著有散曲集《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等

  • 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满汉文各一卷。清张廷玉(详见《明史》)撰。和硕怡贤亲王名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因助清世宗胤禛夺取皇位,被封为怡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总理户部。三年(1725年),命理京畿水利。四年(1726年

  • 淳朴园稿

    三卷。《外集》一卷。明沈祐撰。沈祐,字天用,号紫薇硖山人。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间以资进,官周府典膳。置宅于紫薇山下,构园曰“淳朴”。园内有“涵虚阁”、“藕花湾”、“白鸥沙”、“柳塘渡江”、“通

  • 黄梅县志

    ①九卷,清徐昱修,萧蕴枢纂。徐昱,永平人,拔贡,官黄梅知县。萧蕴枢,湖北孝感人,官学谕。明以前志乘失考,万历十一年(1583)曾维伦修,已无传本。清顺治十五年(1678),徐昱知县事十七年,延萧蕴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