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义粹

尚书义粹

八卷。金王若虚(1174-1243年)撰。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今属河北省)人,金代文学家。承安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金亡不仕。著有《王经辨惑》等十余种,并有《滹南遗老集》。王若虚认为,孔氏壁中之真《古文尚书》亡于永嘉之乱,而梅赜所献,乃魏晋间所假托,其二十五篇,经文与序、传,如出一人之手,故作此《尚书义粹》八卷以辟之。王氏首列今古文之篇名、篇数,马融、郑玄之十六篇逸文,又列出梅赜所增的二十五篇加以比较,再证之以逸书、参校诸子之书,稽之以历法,考查其句读,表明梅氏之种种谬误,是我国历史上较早认识到梅本之伪《古文尚书》且加以系统研究者。本书对明、清治《尚书》的学者影响颇大。遗憾的是本书现缺卷三全文,卷六、卷八亦有残缺。本书卷首有元至正四年(1344)翟思忠的“序”,清嘉庆丁已(1797)马玉堂的“跋”。翟序详细介绍了本书内容,马跋则记载传抄之原委。本书今有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中庵集

    二十卷。元刘敏中(1243-1318)撰。敏中字端甫。谥文简。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历官监察御史、国子司业、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集贤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曾上疏陈十事,被采纳。此集卷一至十六文,卷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

  • 赵注孙子

    见《孙子书校解引类》。

  • 群经大义述

    一卷。王舟瑶(详见《经学讲义》)撰。此书又题“经学讲义第二编”,盖相对初编而言。全书分篇论说,分为通变、自强、合群、天人、进化、新民、古今、道德、明伦、嫁娶、学校、教育、原儒、礼乐、大同、君民、集议、

  • 礼记隐义

    一卷。梁何胤(详见《注周易》条)撰。清马国翰辑。胤有《毛诗隐义》已著录。《梁书本传》载录,其称“隐义者”,谓“于卷背书之也”。马《序》以此书《隋志》不载;《唐志》有《礼记隐》二十六卷,不著撰人名氏;《

  • 青浦续诗传

    八卷。清何其超辑。何其超,字藏翁,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青浦诗人辈出,乾隆间有王兰泉《湖海文传》与《湖海诗传》选集。于是,既存其诗,又传其人。百余年来海内学者奉为珍籍。何其超至同

  • 读史蒙拾

    一卷。清王士禄编。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新城(今属河北省保定市)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生卒年不详。所编《读史蒙拾》,取历代史书中新颖语句,立标题而归类编纂。体例与洪迈《史

  • 疑年录

    四卷。清钱大昕(详见《廿二史考异》)撰。大昕精研经史,虽微文琐节,考证必详。该书考证古代名人生卒年岁,核其寿数,取左氏“有与疑年”之义,称《疑年录》。书中录三百余人,大抵多殚研经史与诗文书画名家。海盐

  • 孟子师说

    一卷。清黄宗羲(1609-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著名思想家、朴学大师。明时不事举业,明亡后曾参与抗清运动,败而归乡,终身不仕。其学出刘宗周,深受王阳明心学影

  • 石泉县志

    十卷,清赵德林修,张沆纂。赵德林字小山,华阴人,拔贡,曾任石泉县知县。张沉字槎仙,成都人,举人,石泉县训导。石泉县志,创修于康熙年间县令田邰茁,然仅十四页。县令林逢春续之,仍未成书。乾隆二十三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