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海经

山海经

十八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注。旧说此书是唐虞之际,夏禹、伯益所作,不可信。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是战国初至汉代由多人写成,非一人一时之作。全书共十八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南山经》至《中山经》五篇,合称《五藏山经》,简称《山经》。第二部分,包括《海外经》、《海内经》各四篇及《大荒经》以下五篇,共十三篇,简称《海经》,总称《山海经》。全书三万一千多字,内容包罗万象,宏富庞杂,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宗教、民俗、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地质、水利考古,人类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等,为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文化地理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鲸、禹治水》以及女娲、刑天、共工等重要神话都见于此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总集。正因为此书内容繁富庞杂,且又“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郭璞《山海经叙》)后人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早在汉代,《汉书·艺文志》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把它列在数术略的形法类;《隋书·经籍志》发现这种分类不妥,因此书多述山川地理,又把它改在史部的地理类;到《宋史·艺文志》,又改列它在子部的五行类;至清修《四库全书》时,认为它“侈谈神怪”,“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耳。”这种说法与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称《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之意相吻合。现代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山海经》自然无疑是我国古代记述神话故事书籍的鼻祖。所以列之于小说类还是较列之于形法、地理等类较为适宜。因此,《山海经》是一部神话与各种文化历史、科学知识杂糅的具有多学科性质的书籍。《山海经》的传本甚多,除各种单行本外,收入丛书者有《道藏》本、《古今逸史》本、《四库全书》本、《格致丛书》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龙溪精舍丛书》本等等。郭璞后的校注者,明清时有杨慎、王崇庆、王念孙、何焯、吴任臣、毕沅、郝懿行等。郝氏《山海经笺疏》最佳。今人袁珂有《山海经校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诸家之长而又时有发明。

猜你喜欢

  • 周人经说

    八卷。清王绍兰(1760-1835)撰。绍兰字南陔,一字畹馨,浙江萧山(今萧山县)人。乾隆癸丑进士,历官南屏知县、泉州知府、福建巡抚等职。少嗜学,究经史大义,以许慎、郑康成为宗,于《仪礼》、《说文》致

  • 月下偶谈

    一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俞琬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著《席上腐谈》,杂记名物,备述丹书。不知何人摘录其书数十条,别题《月下偶谈》。曹溶将其收入《学海类编》。可参考《席上腐

  • 余冬序录

    一名《燕泉何先生余冬序录》,六十五卷。明何孟春(详见《文简疏议》条)撰。此书体例近似王充的《论衡》。共六十五卷,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五卷,一至五卷多论君道,六至二十五卷多论古今人品。外篇三十五卷及又

  • 黄帝八十一难经

    见《难经本义》。

  • 群经剩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作者因为开始打算续《群经平议》,久未成书,故题曰“群经剩义。”其中,谓《周礼·人》“掌金玉锡石”,当作“掌金锡玉石”,引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锡竹箭,雍州其利玉石”为证

  • 礼记新义疏

    一卷。贺玚(?-510)撰。马国翰(详见《古文尚书音》条)辑。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今浙江)人,梁著名的经学家。官步兵校尉,领五经博士,广授门徒,高足辈出,《梁书·儒林》有传。《隋书·经籍志》有《礼记新

  • 占易秘解

    一卷。清张丙嚞撰。张丙嚞详见《周易卦象》。此书是专门解释筮案之作。所收自《左传》、《国语》以及历代筮案见于记载者共四十四则,并逐条详解。尤其是对朱子启蒙所定筮例,张氏认为大多与古筮案不合,于是对其进行

  • 读史漫笔

    一卷 明陈懿典撰。陈懿典,生卒年不详,《读史漫笔》一书是他从《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中,摘录出来,并对这些摘录部分略加论述,所论述的内容都是一些肤廓之言。此书有程晋芳家藏本,《学海类编》本,《逊敏堂

  • 杂剧十段锦

    十卷。明无名氏选辑。此书收录了明人杂剧十种,以“天干”为目,分为十集,每集收一剧。书中所收《关云长义勇辞金》、《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蟠桃会八仙庆寿》、《赵贞姬死后团圆》、《黑旋风仗义疏财》、《清河县

  • 五洲教案记略

    五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李提摩太是英国浸礼教派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在山东传教,曾发起中国妇女反对缠足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给张之洞出谋献策,为缔结和约从中斡旋。晚年写成